这就是这种制度上的死结。
虽然这样的制度,造成了行政内耗,但是却给皇帝很大的插手空间。在制度上造成臣子彼此相对,皇帝向那一边,都能有依据。
只是可惜,有些皇帝不能熟练的使用此项能力,就有太监干成的余地。
明代的大太监都是借助这项权力,才能全倾朝野。
所以保持内阁与六部之间的平衡,也不能算错。
只是人都是这样的,对接班人,都要强调制度建设,但是对自己却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朱祁镇也是如此。对大明朝廷着想,朱祁镇并不觉得不立丞相,是一个好选择。但是对自己来说,没有一个强势的丞相,指手画脚。对朱祁镇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
朱祁镇富有春秋,觉得朝廷能在自己掌握之中,所以不在乎什么制衡,他甚至觉得朝野上下一心,才让他好做事。
他准备做很多事情,这种朝廷之中的内耗其实影响到了朱祁镇的施政。说道:“先生多虑了。难道王直入阁,就能让朝野失衡,出大乱子吗?”
“不过选一位大臣镇守吏部即可。”朱祁镇说道:“先生觉得如何?”
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
杨士奇沉默了。
朱祁镇的意志蕴含在这一句话中。而这样做利益受损最大的人,就是杨溥。杨士奇为两人之前的联盟说上一句,就已经够了。
只是杨溥脸色有些难看。
却没有多少话。
杨溥的性子,让他有些沉默寡言,可以用阴柔两个字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