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笑道:“朕是高兴。”
不是这个时代,就不明白朱祁镇为什么为一场大雨如此欢喜。
盖因五月之后,河南的旱情就有扩大的趋势,连北京这里也连日不雨。这一场大雨,就好像是天河泄露一般。
想来这一场旱情总算是过去了。
“也不知道河南那边怎么样了?”朱祁镇面露忧色说道。
“皇爷,奴婢就是来给皇爷报喜的,今个刚开宫门,就有锦衣卫送来消息,三日之前,河南大雨,旱情已解。百姓在于公的安抚之下,各自回家。河南的旱情算是过去了。”王振说道。
朱祁镇笑道:“如此就好。”
朱祁镇忽然想到,说道:“最近的折子里面还有何处受灾?”
朱祁镇越发明白一件事情,对大明朝来说,没有天灾的一年是不完整的一年,于谦之所以如此快的安抚好百姓。
倒不是于谦天赋异禀,而是赈济灾民,早就成为一定之规。
于谦按此办法行事,再查漏补缺,就能将事情办圆满。
所以朱祁镇直接问,何处受灾,而不是问有没有受灾。
“只有海宁报了潮灾。”王振说道。
朱祁镇坐回自己位置上,示意小太监将大门关了,顿时雨水的声音被隔绝在外面了,他在御坐上坐下来,问道:“内阁如何处置?”
“让江南巡抚周忱周大人赈灾,海宁县,想要修建石堤。内阁打回去了,让地方自己处置。仅仅豁免海宁县三年钱粮而已。”王振说道。
朱祁镇低头想想,努力揣摩杨士奇的思路。觉得杨士奇未必是不准,只是觉得这一件事情,让地方自己做吗?
这一件事情,在朱祁镇心中打了存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