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

山渐青[校对版] 何昊远 1804 字 2023-03-15

许清连忙告别王尧臣与富弼几人,边走边问护卫:“说是什么事了吗?”

“回侯爷,西夏使者进京了,入住都亭西驿,宫里来的公公说,陛下找侯爷大概也是为了此事。”

夏使又来了?

第340章 明犯大宋者,虽强必战

其实自古以来,游牧民族一但打不过汉族,贯用的招数便是遣使求和,进贡些士特产什么的便可了事。除了名义上称臣外,其实他们通常都不会吃亏,汉人朝廷回赠的礼品,一般都会比他们进贡的东西贵重得多。

特别象隋炀帝那种好大喜功的皇帝,贡使来了不但白吃白喝,而且经商还有极其优惠的政策,回赠的礼品更是百倍于贡品,许多小国若多来进贡几次,百姓不用劳作,光靠隋炀帝的回赠就能让举国丰衣足食了。

当然这或许有些夸张,但以上提到的这种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这使得许多小国对朝贡乐此不疲。

而李元昊无疑正是玩这种游戏的高手,在历史上,李元昊瞧着辽国骑兵比较强大,于是选择向辽国称臣。

再联合辽国来攻宋,结果辽国得了岁币的实惠后,没有真个动手,西夏自己与大宋死磕占不到便宜,反而弄得土头灰脸,于是又遣使向宋称臣,等过几年国内喘过一口气来,又再称帝。

如今李元昊比原来的历史上弄得还惨,这一年间,几场大败加起来就损失了接近五万精锐,西夏目前连后勤兵加起来,最多也就三四十万军队,而真正的作战部队不超过十万人,这种损失对西夏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大宋人口近亿,哪怕百万禁军损失殆尽,只要国家不亡,兵源就不会缺少,西夏地广人稀,兵源紧缺,即使有钱有装备,想重新拉起一支大军,近期内那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上下对李元昊再度遣使求和,其实并不感觉意外。

许清进到天章阁时,象晏殊这些朝廷重臣都已在坐,讨论的正是夏使求和之事,许清向赵祯施过礼后,就在下首坐下,一边旁听几位重臣讨论,一边接过李元昊上的表章观看。

这次李元昊的表章老实多了,没有再玩什么文字游戏,许清将前面一大堆恭维的话自动略过,只看李元昊提出的和谈条件。

李元昊依然不改漫天要价的毛病,除了李元昊去帝号,西夏向大宋称臣外,依然要求大宋每岁赐岁币十五万贯,丝绢二十万匹,购买西夏青盐十万石;同时在宋夏边境开五个椎场,允许两国百姓自由交易。大宋撤出兜岭关城,两国继续以横山为界,双方罢兵互不侵犯,而作为补偿,西夏每年向大宋进贡五千匹战马。

这些条件与原来开出的大同小异,许清看了心中暗笑,别的不说,撤出兜岭关城这一条,就绝不可能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