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意志强悍,上层人士也多喜欢严谨大气,雄奇宏大的文章诗词。写不写得出来另说,可社会审美趣味却是如此。
见李妃如此推崇吴节,裕王心中不以为然。
“王府中的先生们执的是德,而吴节吴先生身上所闪烁的却是才,才气、才华、才能。”李妃又做了一个下蹲动作,笑吟吟地看了裕王一眼:“王爷,兴你身边有一大群饱学先生,就不兴妾也有一个先生?”
裕王哈哈一笑:“爱妃既然如此看重吴节,寡人只是心中奇怪,故此一问,没别的意思。”
他本是一个随和之人,也不将这事放在心上,着不过是他们夫妻间的闲话而已。裕王素来就宠着李妃,敬着李妃,从来不肯忤她的意思。
当然不会在这事上惹妻子不喜,就道:“说起爱妃你的这个李先生,弄了个厘金制度出来,争议颇多,将来怕有麻烦,连寡人也觉得有些不妥。也就是个权宜之策,不可长期推行。不过,倒是把严党弄得非常狼狈。这次比试又让小阁老大大出丑,说起来,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寡人非常开心啊!”
李妃为人聪慧,就算是国家大事,王爷也常常与她讨论。
按说,碰到这等军国大事,李妃肯定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李妃正要说话,门外就传来谭纶的声音:“王爷,谭纶有事求见。”
“哦,原来是谭先生,快快进来。”王爷听到他来了,心中欢喜。
这个谭纶平日里除了陪裕王读书外,还担任起他首席幕僚的角色。
裕王同他接触这些年来,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二人的关系可以用亦师亦友来形容,这也是后来谭纶能够接替高拱做到内阁首辅位置的重要原因。
不但裕王同谭纶如此,李妃同张居正何尝不是如此。同样,张太岳也官居内阁元魁。可见,此时在裕王府中行动之人,都是这个时代精英中的精英,人才中的人才。
谭纶来得如此之急,定有要事,裕王顾不得让李妃回避。
实际上,在裕王听徐、高、张、谭等人讲学的时候,李妃也经常在旁边作陪,也借此机会增加了许多为政的经验。
外面的雪很大,谭纶头上身上都是雪花,在门口拍了半天,才大步走进屋来,大笑:“小严这次落到吴节手头可是出大丑了,真是大快人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