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页

就连吴节身边的李妃也惊讶地叫了一声:“不错啊,这个小阁老真是才情过人,难得,难得!”

从头到尾,因为有些担心,严世藩都站在戏台前面,没有回自己的彩棚。

其他有心讨好的官员和士子们也都围在他身边。

所以,吴节隔着帷幕,还是能够看到小严绷紧的那张脸。

不得不承认,湘月的表示力非常不错。

等到喝彩声传来,小阁老的面皮才松了下来,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个七品官员在旁边恭维道:“小阁老如此妙作一出,也许用不了一日,就能唱遍整个京城。至于接下来彩云将要唱什么,或者那个是姓吴的解元又做了什么新诗,却是不要紧了。一个解元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有小阁老这首新作在,就算是后七子亲至。在你的光辉下面,也只算得上一无名之徒了。”

大家都纷纷点头说是。

确实,这一首诗写得如此只妙,湘月也唱得如此之好。

大家都不认为,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人在诗词上能够将严世藩给比下去。

就有人道:“接下来那一场真不用比了,哎,可惜李老太爷和李老爷醉了,错过如此精彩的诗句。”

当然,李老太爷是举人出身,或许能够体会到小严相公诗句中的意境。可那李历不过是草包一个,他不来听也罢。

众人已经笃定觉得彩云肯定会输给湘月,她会唱些什么,大家都没有兴趣。

各自朝自己座位走去,准备再饮几杯酒,聊一会儿天,就告辞回去,算是将这场热闹的寿宴给应酬过去了。

吴节听到严世藩这首新诗之后,已经知道自己赢了。可脸上不但没有带着半天笑容,反不住摆头,暗道:狗屁不通,这诗真是臭不可闻。这种水准的诗词,在明诗中一抓一大把,就算让我抄袭,都懒得费精神。

这表情落到李妃娘娘的眼睛里,她却突然有些担心起来,微笑道:“士贞先生无须担心,严东楼这诗虽然不错,但若先生能写出《石头记》中那般水准的诗句,未必不能赢他。”

内心中,李妃却知道,诗词一物需要灵感。像《石头记》中的诗词,寻常人若没有灵感,只怕一辈子都写不出一首来。怕就怕吴节灵感不到,未必能超水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