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问道:“孔明,鲁肃、朱治、吕范等人都成了俘虏,吴军十万之众全军覆没,蜀军却还有三十多万人,甚至越打越多,你有什么看法?”
诸葛亮反问道:“吴王知道贾诩对俘虏的吴兵怎么处理的吗?”
孙权摇头道:“消息没有传回,尚不知晓。”
诸葛亮缓缓说道:“吴、蜀两军在九江交战时,蜀军俘虏了至少六七万吴兵,其后在南昌县又俘虏了十多万,已经超出了十五万人。贾诩若是携带着这些士兵一起,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会消耗无数的粮草。”
“然而,贾诩率领大军从南昌县离开后,一路上都在释放俘虏的士兵,把豫章郡、九江郡各县的士兵放走了,减轻大军的压力。”
“吴军士兵是从各地征募的,这些俘虏释放后回到家乡,有了家里的亲眷羁跘,再也不是昔日的吴军,对蜀军没有了威胁。”
“贾诩轻易的解决了蜀军的负担,气势鼎盛的杀来,这将是摧毁吴国的最强力量,难以抵挡。”诸葛亮语气沉重的说道:“蜀军大势已成,挡不住了。”
孙权握紧拳头,说道:“挡不住,也得抵挡。”
顿了顿,孙权吩咐道:“节节抵抗的策略行不通了,你提及的消耗蜀军的力量也不行,失去了效果。孤决定收回沿途各郡、各县的士兵,把吴国的力量都集中在吴郡,做最后的反扑,你意下如何?”
诸葛亮说道:“全凭吴王决断。”
孙权说道:“你去传令,让各郡各县的士兵返回。”
“诺!”
诸葛亮抱拳回答,转身离开了大殿。
诸葛亮离开后,大殿旁侧的夹道中走出来一名年近四旬的中年人。此人的相貌和孙坚有三分相似,气质却截然不同,没有孙坚粗犷豪迈的气质,而是一股书卷气,更显儒雅。此人名叫孙静,是孙坚的弟弟,孙权的叔父。
此前,孙静在外领兵,镇守一方,孙权传令把孙静召回了吴县。
孙静说道:“诸葛亮抵达吴县后,到现在都没有认主,恐怕有不轨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