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可不好办了,若是事情有差错,怕是就会在这里功亏一篑。
君恒一时表情变幻,他不知道许怀义怎么想的,二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颇有一种许怀义说生便生说死便死的即视感。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许怀义,只见许怀义站出来,对着皇帝拱手行礼:
“回禀陛下,微臣这几日都不在朝堂,对事情的了解太少,贸然建议和判断,怕有失偏颇,做出错误的决定。”
君恒和君策都震惊了,感觉自己的心脏受到了刺激,心跳也已经不够用了,就想是生是死,一句话给个痛快,这般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许怀义顿了顿,又说到:
“像这种和亲之事,微臣以为,太师应该最有发言权。”
两国邦交,都是鸿胪寺和礼部的事,但是,对于没有利益瓜葛和亲,对象还是皇子,礼部也提不上什么建议,但太师作为皇帝皇子的老师,说话就很有分量了。
这就是为什么一说到和亲,绾宁那边和君策这边的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周太师。
这一声,听在君策耳中,犹如天籁,莫名有些受宠若惊之感。
此时的君恒并不知道君策已经和周太师达成了协议,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对今日事情的走向,愈发迷茫。
皇帝点点头,认为许怀义说的对,对许怀义更为信任。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许怀义这个表现在皇帝眼中,就是拎的清,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他看向周太师,在众人的注视下,周太师站出来: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大周和东晋和亲,有利无弊,可行。”
周太师有名无太大实权,平时也很少说话发表意见,但是他一说话,却是极有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