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岁云答一句,孙太太对韩龄春的好感就少一分。说到最后,孙太太笑道:“陈先生啊,你把韩先生说得这么不好,可是有意抹黑他。”
陈岁云笑起来,道:“被你猜着了。”
孙太太大笑。
陈岁云问道:“他有什么好?”
“咱们才认识他多久,真有什么好,也不知道。”孙太太摇着鹅毛扇,“不过我看着他的气质谈吐,想必出身很不错。”
韩龄春身上是有光环的,他是世家公子出身,言谈举止有涵养。他还是大商人,大银行家,有钱有权有地位。光靠这些,就已经足够勾勒出一个为人追捧的形象。
年轻的时候,同样是长得好看的人,人家叫小白脸,他就叫韩先生。等大家七老八十了,脸上褶皱一大把,头发都掉光,别的老头是老头,说起他来,或许还要称他是优雅有涵养的老派绅士。
陈岁云在心里勾勒韩龄春老头的形象,差点绷不住乐出声。
“出身好也不代表人好么。”陈岁云道。
“这倒是,”孙太太道:“像我这个年纪,自然不会看这些虚热闹。不过年轻的女孩子么,总是抵抗不了这些花团锦簇。”
她低声跟陈岁云说,其实是别家太太为自家女儿托她打听。
话题转到弄堂里的年轻姑娘。年轻未出阁的姑娘,多半住在二楼的厢房或者亭子间,很幽深的地方,四面望不进去。她们出门也多有人陪同,或是家里的女佣,或是母亲姊妹。
而越是这样,越是容易引动不安的心。
孙太太说起有家的女孩,和家里的大学生租户,也说起另一家的女孩,和在同学聚会上认识的富家公子。接着又说起似乎讳莫如深的往事,比如哪家的女孩子给人做情妇,跟家人怎样怎样争吵,后来又有怎样怎样的结局,好像她围观了人家的一生。
末了她感叹,上海滩的风气不好,总是追名逐利,把女孩子都教坏了。
陈岁云跟着应和。紧接着,孙太太好像想到了什么,觑着陈岁云的面色,换了话题。因为陈岁云就是风月出身,说这些话像是在点他一样。陈岁云在心中感慨,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女人的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