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间,他就把思维调转过来了,连胸口的郁闷之气都消散了大半。

通过严副主任的事儿,孟林明白了:领导的有些话是不能信的,好处没有拿到之前,千万不要押上自己的所有赌注。

他摸了摸孟夏的头:“对,早知道比晚知道好。”

孟夏扬了扬嘴角。

看来她爸已经想明白了。

孟林不光想明白,还准备做明白,他对孟夏说:“闺女,先跟我去趟图书室。”

厂里有专门的图书室,而且还不小,左边十排架子,右边两排桌子。

图书管理员坐在门口,手边有一个本子,登记着借书的情况。

孟林笑着跟图书管理员打了个招呼,但图书管理员表情淡淡的,盯着自己的手回了一句“嗯”。

孟林脸上一僵,但也没说什么,拉着孟夏进了图书室,拐到了左边。

他嘱咐孟夏在一旁等着自己,他去找个书。

孟夏乖巧地点了下头。

只见孟林轻车熟路地走到第八排架子,能看出来孟林对图书室里的书很熟悉。。

此时外面传来吵闹的声音。

孟夏侧耳细听。

一道女声传来:“哟,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都这个点了,你怎么还没走?”

图书管理员没再继续打量自己的手,嘴上抱怨道:“你以为我不想走啊,还不是因为有人来借书,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就一个车间工人——”

“车间工人?到底是谁啊?”

“还能有谁?孟林呗。”图书管理员压低了声音,她打开手边的登记册说,“你看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孟林占了三分之一。”

“嗬,还真多!”

“可不是嘛!真不知道他看那么多书干嘛。”

“我听说,”对方让图书管理员凑近一点,小声说道,“孟林想调到办公楼。”

图书管理员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一样,哈哈大笑。

办公楼里的都是什么人,精英中的精英,他孟林区区一个车间工人,还是上万个车间工人中的一个,精英都算不上,还想当精英中的精英?!

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你这笑声,跟放鞭炮似的,真不知道你那口子怎么受得了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事确实挺可笑的。”

孟夏鼓着脸,恶狠狠地盯着那两个说话的人。

车间工人怎么了,不能有自己的志向了?难道只有那些“高贵”的人才能志存高远?几千年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几千年后……呵。

孟夏很想上去理论一番,但她清醒地知道理论一番没有用,只因为——位卑而言轻。

人性如此。

你过得不好父母都可能看不起你,更别说同事、陌生人了。

几米之外刺耳的笑声和孟林找到书后脸上的笑容,在孟夏眼前依次闪过。

“走了,回家。”孟林喊道。

孟夏跟上孟林。

门口的两人听到这边的动静后,快速闭上了嘴。

孟林面带微笑,客客气气地跟两人问了声好。

这一举动倒让两人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图书管理员,毕竟她方才笑的可大声了。

孟林把书放在桌上:“借这两本。”

图书管理员清了清嗓子,把登记册推给孟林:“登记吧。”

孟林点头,拿起笔,躬着身子一笔一画写上了名字、日期、书名。

路上,父女俩各怀心事,都没有说话。

孟林想的是接下来几天的安排,严副主任那边虽然黄了,但他不能放弃,得想别的办法进办公楼。

孟夏想的是刚才图书管理员挖苦的话,不知道她爸听没听见,但转念一想,听见了又能如何。

这人呐,除了自己立起来外别无他法。

两人进了宿舍楼,刚到三楼楼口,就看到刘翠在走廊里做饭。

走廊两边摆着灶台,堆着煤球,柜子里放着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

只见刘翠熟练地切掉了茄子上坏掉的部分,然后对着剩下的竖着一刀、横着一刀切成四瓣儿,再把每一瓣儿切成丁状,放在一旁。

孟夏蹬蹬蹬过来:“妈,今晚吃茄子?”

刘翠把剥好的半头蒜用刀拍碎了说:“这点茄子不够,咱们吃茄子面,我今天去食堂帮忙,人家师傅给了我一个圆茄子。”

孟夏想搭把手,刘翠阻止道:“你跟你爸先进屋,我马上就好了。”

她把茄子放进锅里,先后加入水、酱油、白糖(一丁点),翻炒几下,最后再加入拍碎的蒜末儿。

茄子卤就算做好了。

盛入碗中,丁状的茄子酱红发亮,冒着浓郁的香气。

一家三口围坐在小方桌子前,每人端着一个碗,刘翠见自己男人和闺女吃得香,心里很自豪。

不由说道:“等过几天,我给你们爷俩炸灌肠吃。”

刘翠从小帮着家里做饭,啥吃的都会,这炸灌肠是她老家经常做的一种吃食。虽然叫灌肠,但其实和肉没关系,是淀粉做出来的。

孟林把碗里最后一点汤汁喝完,点头道:“下周做吧。“

他有点馋了。

孟夏没吃过,但这不妨碍她点头,点完头之后,她问道:“妈,明天食堂也会给咱们茄子吗?”

刘翠笑了声:“怎么可能?今天是赶巧了。”

她进一步解释:“下午有领导来,厨房忙不开,我去帮忙,末了大师傅看我忙前忙后也没吃饭,就把剩下的茄子给我了。”

“领导?”孟林插话问,“宋书记?”

刘翠点头,忍不住夸赞道:“宋书记跟一般人不一样,长相好不说,浑身上下透着股……高贵。”跟她在乡下、厂里见到的男人不一样。

孟夏能get到刘翠的意思,但心里不以为意。

所谓高贵,不过是对方已经是赢家罢了,甭管是投胎的赢家,还是奋斗的赢家……只要是赢家,从不乏溢美之词。

孟林冷不丁问:“那你觉得我呢?”

这个问题,说实话,孟夏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但刘翠很淡定,面对(孟林)这个家里唯一挣钱的人,她老实巴交的脸上写满了真诚:“我觉得磨难越多的人,将来会走得越远越高。”

孟夏:6。

刘翠又补充:“你看我,小时候爹娘死了,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成天就是干活……我不是没怨过,为啥自己过得这么苦、这么惨,别人家的小孩想吃啥吃啥、想干啥干啥,而我啥都没有,但后来,我想明白了,我这是为了嫁给你……要知道我是我们村嫁得最好的人。”

孟夏:“……”

这马屁声,震耳欲聋。

孟林虽然歪了下嘴角,但眼底的愉悦难以忽视。

刘翠接着总结道:“可见,有些苦头不是白吃的,只要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