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了两句就没正行,也不知道是随谁,戎策作势要打他,被叶柏啸弯腰躲过去,上次给你安排选妃,那么多大家闺秀不看一眼,偏偏有个叫白芨的小姑娘,没有显赫家世,你却喜欢。
我另类嘛。
戎策无可奈何摇摇头:现在后宫无主,几位太妃和你母亲的礼物就由你来把关,不要怠慢。叶梁在书院教书,记得年关派人去接,她除了钻研四书五经其他都不上心,再走丢了拿你是问。
想到上次禁军急哄哄搜城,最后在街角私塾找到跟夫子争论《中庸》的五姐,叶柏啸立马点头:记得记得,记得。三哥,这才刚过了腊八,你就跟我说这些,也不怕我脑子乱。
脑子乱就多读书。你看看你哥哥姐姐哪个不是帝泽书院的榜首,戎策顿了一下,但不耽误他摆着长辈姿态教训人,你倒好,天天被院使责骂。有空多和叶宇谈一谈,他让你读的几本策论集读完了没有?户部开设官媒一职如何落实,你想好没?
读完了读完了,想好了想好了,明天一早我就给您呈上三百页的奏折,不,五百页!
戎策问了一路,在宫门才饶过他,叶柏啸以温书为借口一溜烟跑没影了。戎策忽然有些怀念少年时光,无忧无虑只用完成师父布置的功课今年他三十三岁,和杨幼清当年一般年纪。
但他永远不如师父沉稳,身上依旧留着烈性。
战文翰在养心殿等他许久,见他回来正要弯腰行礼被戎策拦住。陛下,一切安排妥当。
你今年夏天才进的礼部,现在已经游刃有余,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戎策让婢女给他斟茶,却被战文翰谢绝,耀贤王府五年前以先帝的罪己诏翻案,不少人冒认耀贤王亲戚后人领赏,处理这些糟心事,麻烦你了。
多谢陛下信任。
只可惜当初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声称朕和前绎余孽有勾结,甚至指责太师,戎策回忆当初,杨幼清因为不想牵连戎策而连夜离宫,一走便是五年,好在先帝留下诏书,否则有理说不清了。
杨幼清的顾虑不是耀贤王世子的身份,而是一旦真相被查明,这一连串的猜忌质疑会撼动戎策的皇位。说到底,是他在叶南坤写下传位诏书的那一夜以刀相逼,让他承认过错。若是朝野有传闻,说是小耀贤王威胁先皇传位自己徒弟,实则意图取而代之,才是真的说不清。
所以他必须走,无论戎策如何不许,都只能把小皇帝一个人留在京城。到底是于心不忍,杨幼清临走之前,和戎策一起到叶家祖宗牌位前拜了三拜,是最简单最仓促的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