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一直赏景到午膳时间,就近找了一间酒楼用饭,大堂中聚集的都是登楼游玩的才子和佳人。
因贾雨村表示在大堂用饭更热闹,故而兵分两路,黛玉由小二带着上到二楼包厢,贾雨村在一楼找了一处坐下,一切费用自不需他打点。
一进包厢,黛玉找了个位置,大堂风光一览无余。
百灵帮黛玉取下帷帽,黛玉正准备解下披风,手突然顿住,她见到了一位熟人。
说是熟人,却也算不上。
正是那日在归灵寺见到的男公子,他面容冷峻地坐在一旁品茶,没有那日慌张。
只是今日他衣着普通,一身深蓝色袍子让他看起来只有矜持并无富贵,应该是特意装扮成这样。
黛玉吩咐小二拿了本地一些特色吃食,每一样试吃一点,细细品尝,暗自记下风味。
她自小胃口不大,被嘲笑是猫儿吃食,才一盏茶工夫就有些撑了,忽听大堂一阵喧闹。
原来是酒足饭饱之后,一众才子兴致大起,说起政.策.民.生,滔滔不绝,骂起贪官佞臣,神情激动。
黛玉特意看了一眼那位公子,他紧抿双唇,但脸上冷峻之色有所缓解,有人上前与他搭话,他虽话少,却无失礼之处。
和他坐一处的男子忽然大声:“各位兄台好生无趣啊,这些话题我们老生常谈,今日我们聊些不一样的。”
“哦,有何不一样?说来听听。”被打断谈话的人问道。
“聊聊女子。”
原来他见蓝衣公子虽衣着一般,但举止谈吐不凡,料想他出身非富即贵,有心结识。他时时留意,见公子寡言少语对众人所谈内容兴致缺缺,故而决定另辟蹊径,望能取悦公子。
这男子说完看了一眼那位蓝衣公子,见他面不改色,猜不出他心思,只好接着道:“聊聊各位择妻标准。至于已经娶亲的兄台,愿意说几句体悟求之不得啊!哈哈哈……”
黛玉心下已十分不悦,这种话题若是三两个好友闭门讨论自是没有什么不妥,但大庭广众之下,大堂中还有女客,大家都面面相觑,羞红了脸。
她再看那位公子,全然没了初见时的好感。
正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在她心中,她已经把这些人视为一丘之貉了。
众人稍愣片刻,便蠢蠢欲动,只是不愿意做出头之鸟罢了。
一男子长得尖耳猴腮,自以为潇洒风流似的展开折扇,摇头晃脑道:“小弟不才,愿意打头阵。我独爱正室所出之嫡女,出身高贵,端庄贤惠,自不会因我有几个红粉知己而拈酸吃醋、打滚撒泼。”
另一年纪更轻男子,双颊鼓胀如小包子,奶声奶气道:“家中母亲常常告诫我一定要远离爱管家管事的女子,她说这类女子心机最重,又爱出风头,与贤良毫不搭边,我母亲必然不会有错,我只听我母亲的。”
“我自小丧父,母亲独自抚养我长大,为了我熬瞎了眼睛,熬坏了一双手、一双腿。她出身虽不显赫,但常常告诫我娶妻一定要娶有三从四德之妇。我深以为然。”一位穿着打扮十分精致贵气的男子一脸惆怅道。
“我与诸位不同,我只爱那长相美貌动人、身材圆润的女子。她有无其它才能并不重要,只一样,要懂得取悦我。”一肥头大耳男子笑眯眯道。
此人话一出,众人哄堂大笑,其中默契只有经男./女之事的人才可意会。
还是那小包子脸男子,奶声奶气:“你们真肤浅。我母亲说自古红颜多祸水,越美貌越虚伪害人,西施如此,杨贵妃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