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第一点,京宫中确实有一些人,家境富裕,在城中拥有自己的宅邸。
然而这种情况,属于较为少见的一类。
人们都说现在京城的房价高,其实古代的也不低。
不低到,就算是当官的,也很难有那么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京城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宅院。
所以,比起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方式,很显然第二种方式,更适合大多数京官的生活状况。
因为京官流动性很大,不断有人升转外放,或年迈返籍;又经常有父母去世、须回籍守制者,在京城一住数十年的人不多。
另外,京城有大量会馆和民居房屋常年专事出租。从供需两方面来看,租房都是最佳的选择。
京官租房的第一个特点是要求住宅表面的体面。
身为朝廷命官,住宅须配得上官制威仪,因此自然不能蜗居斗室。
所以京官们虽然穷困潦倒,却多租住大宅,至少要一套像样的四合院,讲求宽敞气派。如果条件许可,带有花园的宅子最受欢迎。
京官租房的第二个特点是周转率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三年一度的会试,朝廷大比选拔人才,使城中的房屋租主保持着周期性的流动。
与此同时,随着仕途迁转,官员经常更换办公地点,收入水平也会随官位升迁而升高,因此对住房的要求也发生变化。
举个初始位面的例子,牛逼哄哄的曾国藩。
在京城十三年间,总计搬家八次。
其中仅道光二十年就换了五次住处。
总的趋势是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租金也从月租四千文到八千文、十千文直至三十千文,不断上涨。
具体在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一至七月,住在棉花六条胡同,月租八千文。八月搬至绳匠胡同,月租十千文。全年房租和搬家装修费用,共花去白银9787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