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页

“这一点我比较肯定,以沙之星的环境条件,确实很难诞生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世界。它应该只是一个资源行星。”原晧宸肯定地说。

“虽然沙之星目前的环境比较苛刻,也许它在21亿年前并不是今天的样子。”林恩猜猜测道。

“不会的,沙之星在21亿年前的绕行轨道比现在更加接近b恒星。所以,那时候沙之星的生态环境只会比现在更加严峻。虽说如此,我相信沙之星上的生命诞生肯定也和造物主有关。”原晧宸补充道。

“确实,无论是植物还是微生物样本,其所含的有机物组成形式与地球都基本相同。”

“存在的主要差别是遗传物质。”

原晧宸和林恩通过超级电子显微镜发现,沙之星的生物遗传因子与地球完全不同。

它们并不像地球生物那为遗传物质。

但是,它们的遗传物质也还属于核苷酸的范畴,可以算一类异种核酸。地球上的生物学家也曾经发现并人工合成过类似结构的异种核酸。

沙之星生物所含遗传物质的异种核酸xna在合成核苷酸的功能和结构上与dna和rna相似,只是它们用不同的物质代替了dna和rna中的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这类xna同样通过类似聚合酶的分子进行复制,像dna和rna一样,它们也可以解读、复制并且转换核苷酸序列。

“我猜想,在21亿年前,造物主将满载着有各种机物质、遗传物质等生命原材料的【创世之源】送到原始地球之后。经过漫长的岁月,最早到达的遗传物质原材料在自然界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随后便走上了与造物主世界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的发展方向。”原晧宸若有所思地猜测着。

“你说的很有可能。”林恩表示赞同。

“至于其他氨基酸、嘌呤、嘧啶等有机化合物则与遗传物质不同,因为它们的种类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不涉及遗传复制的机制,所以地球生物在诞生之后还是照旧使用了这些生物原材料来构成自己的身躯。”原晧宸补充道。

实际上,人类已经在地球之外探测了到了几百种诸如甲醛、乙醇、氨基酸等有机分子。所以,各种有机分子在宇宙空间中并不算是稀罕物。

“既然如此,有一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慎重考虑了。”林恩一脸深沉地说。

“你是指食物问题吗?”原晧宸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