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陨坑的四壁和底部也经过了特殊处理,以保证气密性,并防止来自地下的一些有害物质的威胁。

基地之内,也就是陨坑的底部,被设计划分为十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计划职能。

不过,由于时间紧迫,目前火星基地才刚刚完成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

所以,现在只有三个区域被建设完成,其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为【创世之源】的研究创造必要条件。

而其他区域的建设工作暂时还在讨论当中。

在目前的地球文明范畴里,火星还算是一个远离地球的遥远行星。人类能够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建设完成如此庞大的火星基地,确实是一件让世人叹为观止的事情。

这一切正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

当全世界人民都集中力量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确实能够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创造出伟大的奇迹。

火星基地第一阶段建设完成之后,基地内部就会开始尝试自行创造各种日常所需的补给物资。而地球还会继续向火星空投各项必须的物资,直到火星基地能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为止。

在火星基地的四周是刚刚建成的,无比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

火星基地将由此依靠太阳能维持基地的日常供电,当出现持续恶劣的天气,则需要依靠核能来为基地提供额外的能源保障,不过,核燃料暂时还无法从火星基地采集,它们全部来自地球。

火星基地已经建设完成的了两条水资源生产线。

生产线上,专业的设备每加热003立方米的火星土壤,就能够获得约一升的水。这足以满足基地的水资源自我供给要求。解决了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就能大幅降低火星基地的运营成本,增加人类在这个红色星球上活动的“弹性”空间。

与此同时,因为有了液态水,科学家们便开始利用电解技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虽然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这样制造氧气的成本花费太高,但是人类的生存肯定离不开氧气,而这个资源在火星上却十分稀缺。

这确实是目前最佳的方案,因为不管怎么算,通过电解水来收集氧气的方式也远远比从地球上空投氧气罐子划算得多。而且,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还可以作为燃料,所以这笔买卖在火星上还算是换算的。

下一步,农业科学家就要开始改造基地内部的火星土壤。因为大多数的火星土壤酸碱度都不适合植物生长,而且土壤中含有大量铅、汞、砷等有害元素。如果农作物吸收了这些元素,结出的果实也将具有一定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