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桓温道:“这我也知道。但如果石虎趁机攻打荆州,又如何是好?”

袁乔轻轻一笑,“这种说法,似是而非。石虎听闻我大军万里远征,必然认为我方有严密防备,一定不敢轻举妄动。即使有所侵扰,我朝有长江天堑,沿江的诸军也足以拒守。望明公决之!”说完,便目光炯炯,直视桓温。

这番话说得桓温全身血液沸腾。区区一个荆州刺史算什么?他又怎能止步于此?如果能灭了成汉,这才是他的千秋功业!他点了点头,道:“彦叔,我意已决!”

东晋永和二年十一月初五,桓温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司马无忌讨伐成汉,向朝廷奏明后,不待朝廷回复,便命袁乔率领二千人作为前锋,大军从荆州出发,沿长江溯流而上。

消息传到建康,朝廷大哗。这桓温,怎么不待朝廷诏令,便擅自出兵?何况,蜀道险远,他兵力又不足,这一去,只怕凶多吉少。

会稽王司马昱急忙召来刘惔,问道:“真长,以你看,桓元子此去,是凶是吉?”

刘惔叹道:“桓温此去,必能取胜。”

“未必吧?”殷浩哂道,摇了摇手中麈尾。何充死后,司马昱当政,写信给殷浩,劝他出仕。殷浩如往常一般拒绝。司马昱又写信给他,称赞殷浩见识深远,足以经世济国,又说他的出仕与否,就是时世的兴废。有着“当世管仲、诸葛亮”之称的殷浩,终于接受司马昱的邀请出仕,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刘惔幽幽道:“桓温善于赌博,不能肯定取胜的事,他一定不会干。此番他不待朝廷允准,便擅自行事,正如我以往对王爷所说的,一旦桓温攻克巴蜀,只怕他再也不可复制……”

虽然刘惔就坐在离司马昱几步远处,但他的声音仿佛像是某种预言,从幽远处传来,司马昱只觉一阵寒气袭来,不由打了个寒噤。

晋军从武昌沿长江西上,当先的是一艘三层楼船,正是桓温的座船,下面两层是分别称作“庐”、“飞庐”的房舍,最上一层则是“雀室”,是船上的瞭望台,士卒如鸟一般,在最高处观察四周的动静,因此得名。后面跟随着数只楼船。数十只蒙冲斗舰紧随其后,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舷各开数个桨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后面又有渔船改装的运粮船,更有不少小船,在江面上往来穿梭,传达命令。

一过夷陵,便入了三峡,两岸的景色也随之一变。江水碧绿湍急,后浪推着前浪,拍击着两岸,两岸山连着山,层层悬崖峭壁,遮蔽了天日。山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倚着绝壁倒垂下来,望之一片苍翠。更隐约有轰鸣声传来,仿佛起于万壑中的雷声,细看之下,却是悬挂在峭壁上的瀑布,仿佛从九天垂落而下,巨大的水流撞击着山壁,卷起千堆雪。

桓温站在船头,望着这瑰丽的景色,不禁目眩神迷。江风吹拂着他的衣袂,上下翻飞。此时刚好是上午时分,他仰头上望,根本看不到太阳。根据这几日的经验,只有在正午,才可见到太阳,一过正午,太阳偏移,便被峭壁挡住了,再也不可复见。

“果然险要。难怪……”难怪几乎人人都反对我伐蜀。

站在他身侧的袁乔笑道:“明公可是有些后悔了?”他依旧青衣广袖,士人打扮,虽然船只颠簸,却依旧身形如松。

桓温摇了摇头,叹道:“没有。只是,既然要作忠臣,就不能再作孝子了啊!”

感到桓温有些心怯,袁乔拂了拂广袖,笑道:“明公勿忧,您即可做忠臣,也可做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