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的建康,正是朝日。
东堂内,司马岳扫视了一眼阶下的群臣,道:“庾翼的奏疏,想必众卿都已看过了吧。如今赵国汝南太守戴开率众来降,形式有变,卿等有何看法,可以畅所欲言。”
在奏疏中,庾翼提出了他北伐的整体战略构想。在他看,北方慕容燕国虽强,但未必是石虎的对手,朝廷必须和燕国一起夹击赵国,否则,一旦燕国战败,朝廷的压力便会更大。他表荐原驻襄阳的平北将军桓宣为都督司、雍、梁、荆四郡诸军事及梁州刺史,前赴丹水,窥视关中地区;而自己率南郡太守王愆期、江夏相谢尚、寻阳太守袁真等三万精锐北上襄阳,伺机夺取河洛;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帅众从金城入临淮。
桓温率先出列,道:“臣以为,庾大人的计划可行。先前诸位大人认为,石赵实力甚强,伐赵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如今看来,石虎早已民心丧尽,赵国外强中干,可伐。”
不少大臣纷纷点头。有人痛心疾首地道:“臣听闻,庾使君征召六州的僮仆服兵役,闹得民怨沸腾啊!”
“是啊,是啊。”不少人出声附和。
庾冰却微微冷笑。僮仆被士族视为私产,如今被五弟征召入伍去服兵役,自然损害了士族的利益。这个所谓的“民”怨,只怕是士族之怨吧!当然,其中也有僮仆之怨,因为许多流民甚至自由民,投身士族成为僮仆,便是为了逃避国家赋税和兵役。颍川庾氏虽然也是士族,但既然当国,就不能只考虑士族的利益,而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
司马岳见此次朝议,和以往一边倒地反对北伐不同,许多大臣转为支持北伐,便顺从众意,下诏道:“慕容皝打败羯寇,这是石虎灭亡的开始。中原之事,宜加筹划。”并遣使慰劳戴开以其部曲,又派人去武昌、京口,与庾翼、何充两人商量北伐计划。
九月十九日,重阳节过后十日,秋高气爽,地里庄稼也早已收割殆尽,到处都是空旷的农田。庾翼率四万人从武昌西行,二十四日,到达夏口。然而他此行,却不会止于夏口,其目的乃在襄阳。在他看,武昌地处偏南,虽然便于屏护建康,但如果要北伐,却显得鞭长莫及。而襄阳是荆楚旧地,西接益州、梁州,北通洛阳、黄河一带,城池险峻,襄阳之北即是汉水,水路转运十分便利。如果驻军襄阳,进则可以出兵关中、河洛,退也足以保据上流。
当庾翼的奏疏到达建康时,他已在北进襄阳的途中。司马岳慢慢读着庾翼的亲笔奏疏,奏疏以草隶写成,字体圆润,一横一竖中却又偶露峥嵘,在这可以与王羲之并驰争先的书法中,仿佛看到小舅骑在马上,挥斥方遒,意气纵横。
“小舅心怀大志,一意北伐,看来已经无法阻止了!”司马岳暗暗想道,叹了口气。
“陛下,好好的,您叹什么气?”褚蒜子正在灯下做针线,闻声抬起了头。
司马岳转向褚蒜子,她的腹部隆起,已经怀胎七月。司马岳从书案旁站了起来,走到她面前,心疼地道:“这些叫宫女们做就好了,别伤了眼。”
褚蒜子露出温柔的微笑,含羞看了司马岳一眼,道:“虽不知腹中孩子是男是女,毕竟是陛下与臣妾的第一个孩子,想为他做点什么。”
司马岳接过她手中的针线,是给婴儿绣的抱腹,软软的红绢上,绣着憨态可掬的小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