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褚蒜子把车帘掀开一个小缝,向外窥视。果然,牛车刚刚上了朱雀桥,便被堵在了桥上。桥的两侧,横七竖八地或坐或卧,挤满了流民,个个面黄肌瘦,穿着破衣烂衫,只留桥中间的一条空隙,勉强可以过一辆牛车。排在自家牛车前的,还有七八辆牛车,慢慢等着通过。

也有些流民,跪在地上,手里拿着个破碗,朝桥上的行人不停乞讨,“好心人,给点吃的吧,饿了好几天了。”

忽听有小儿的哭闹声,“阿娘,我饿,好饿。” 褚蒜子又把车帘缝隙稍稍掀开了些,却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儿,头发又脏又乱,身上的衣服成了破布片,正往一个妇人怀里钻,一边钻,一边哭闹着喊饿。那妇人抱着小儿,一边摸着他的头,安慰道:“阿奴不饿啦,快睡一会儿,睡着了,就不饿啦。”一边不停地朝行人顿首乞求。

褚蒜子心生惨然,她想了想,吩咐道:“玉砚,把食盒拿给我。”

“女郎?” 玉砚有些不愿,女郎吩咐做这开花蒸饼,庖厨也颇下了一番功夫,临行前蒸了一笼,因为卫夫人年纪大了,牙口不好,特地选了开花卖相好的,松软易嚼的,装在食盒里。

“拿来。”

玉砚拗不过她,把食盒取了过来。褚蒜子打开食盒,盒子里三横三纵,装着九枚小儿拳头大小的蒸饼。蒸饼白白软软胖胖的,还是温的,每一个上面裂开了花,开花处都嵌着一枚红枣,闻着便是一股浓浓的枣香,令人食指大动。

褚蒜子叹了口气,士族的饮食首要便是精致,分量其实并不多,那家人看起来饿得狠了,这点蒸饼其实支撑不了多少时候,但总是聊胜于无。她关上食盒,将食盒递出车帘,道:“阿长,把这食盒给那小儿。”

阿长稍稍犹豫了一下,接过食盒,下了牛车,走到妇人面前。

妇人千恩万谢,伸出颤抖的手,接过精致的漆盒,小儿也停止了哭闹,吮着自己的大拇指,一双希冀的大眼睛盯着阿娘手中的盒子。盒子打开了,妇人将一枚枣蒸饼递给小儿,小儿匆忙把它塞入口中,一下子就咬下大半个,还不及细嚼,便狼吞虎咽地咽了下去,又急急忙忙地把手中的半个塞入口中,含含糊糊地道:“阿娘,还要。”

等他一连吃了三个,才觉得饥饿稍减,脏脏的小手也拿起一个蒸饼,递到母亲嘴边,道:“阿娘,你也吃一个。”

“哎,”妇人张口含住了蒸饼,两行热泪也流了下来。

褚蒜子一直从车帘缝隙中窥视,她深深地吸了口气,正要放下车帘,却忽然一怔。不知何时,原先在桥两边的流民们都围了过来,聚拢在牛车前面。有的站着,有的跪着,伸出个破碗,在牛车前一抖一抖的。

“贵人,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好心人,求你了,几天没吃饭了,给点吃的吧。”

“贵人,给点吃的吧,阿弥陀佛,佛祖会保佑你的。”有的一边说,一边双手合十。

褚蒜子刷地放下车帘,睁大了眼睛,看向玉砚,见她也是睁大双目,满面茫然,两个少女在车中面面相觑,一时都没了主意。这刚刚送出的枣蒸饼,是她们此次出行,所带的仅有食物。

前面的牛车已经开始驶动,阿长把牛鞭在空中虚虚一甩,喝道:“没吃的了,让开,让开!”不料,人群并不让开,反而更加围拢了过来。

“贵人,给点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