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时亦醒来的第二天, 就开始筹备农书编纂的工作, 但那时他身体还未养好,刚刚担任官职的李牧恒就拉着宋元,自告奋勇的说要帮着先把开头的工作做好,但是编纂农书的工作却是千头万绪,不仅要包括如何种地,还要包括权威的理论指导,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要有能构架起一个完整机构体系的设想,这些要不是时亦有着现代记忆,心里有个大概的模糊框架,恐怕现在自己也是一头雾水,更不要说是两个连地都没种过的读书人了。
因此这段时间李牧恒和宋元加班加点的忙碌了四五天,实际却也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成果。
时亦走近他们两人的桌子,拿起桌面上的书籍看了看:“你们现在在整理农学谚语?”
“对。”李牧恒答道:“我和宋元商量了一下,既然你说现在要找到一个让百姓容易接受又要让读书人能够明白其中道理的书籍我们编不出来,不如就让这两部分分开,先编一部农俗谚语给老百姓听,然后再编写一部理论书籍给学子们看不就行了?”
时亦点了点头:“你们说的也有道理。”他又看了看两人已经誊抄了厚厚一摞的谚语:“可是景朝从南部到北部,同一时节各地温度却有不同,从东部到西部,各地降水量也是明显差距,此外还有沿海地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你们觉得可以用一本谚语册指导各地百姓吗?”
李牧恒抿了抿唇,宋元看着手里的手册也是默默停下了笔注视着时亦。
“这些谚语摘抄不过是最简单的工作,不过费些时间,要把这些谚语分类整理,按照各地域的不同把谚语分开编纂成册,然后再验证一下哪些谚语确实行之有效即可,实在无需你们两个亲自来做。”
宋元皱眉,“那时弟觉得,此刻应该以什么为重呢?”
时亦沉吟了一下:“现在只是开头,编纂农书没个三五年的功夫是别想有什么成果了。所以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入手吧。”
李牧恒疑惑道:“最简单的是什么?”
“了解我们大景。”
“嗯?”宋元两人一齐看向时亦,脸上都带着一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