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只是如今宋元去了兰院,张界茗每日会专门抽空教他,因此他来这边书房也不甚先前那样频繁了,时亦虽专心读书不在意外界环境,但少了宋元只剩自己一人,偶尔还是会有孤寂之感。

他轻轻抚平试卷,在现代大大小小考试经历数百场的时亦自然懂得真题练习的重要性,他看着上面的文字,一瞬间,整个心神都投入了进去。

一套州试真题,自然不是他一时半会儿能答完的,他将试题按照类别分好,拿出一份经义题答了起来。

窗外日头渐渐难移,时间转眼间就来到了午时,中午有小厮来到书房门外,他们自然知晓时亦脾性,只是敲了敲门,将食物放下就轻声离开。

小厮走后,又过了半个时辰,时亦才收笔轻轻吐了口气,他看了看自己所书写的字迹,字迹工整,无错别字,无涂改,格式完善,仅在卷面上是能够达到一类试卷标准的,只是时间上稍稍慢了一些。

在景朝,州试共有三天三场,第一场是大经义三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第二场是诗、赋各一首,有时候也考词,第三场是子史论一首,时务策一道。州试、省试时论策皆有,到了殿试时,就只有策之一道了。

时亦刚才所做的是大经中的两道题目,在州试中,共有经义五道,按照一天的时间来看,午时之前他应该写完两或三道时间才算够用。

把写完的纸张放置一边,这随机选择的两道题目对时亦来说并无太大问题,唯一不足的就是在写字速度上稍慢,但这也不算太大问题,只需以后多加练习即可。

除了三道大经的题目外,还有两道兼经,兼经和大经考察形式相同,他们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所考察书目不一,这次时亦有意加快了速度,到了晚上酉时,也做了两题之多。

屋内光线渐暗,时亦才感觉到了腹中饥饿,一日未曾用饭,竟做完题才发觉过来。

在门外守着的小厮也发现了吃食未动,所以就报给了张士宏,一直备着鸡汤米粥在旁等着,此时见时亦出来,就连忙递了上去。

“公子中午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竟连餐食也未享用?”小厮把食物递给时亦之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