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页

所以各位问明末谁称得上名将?在我眼里,基本上没有。

继续刚刚说的名将

首先我很恼火这个章节说,我没办法在里头直接回复,逼的我开单章。

我看了大家的评论,再说几句。

说只有当皇帝才能搞军事改革的,刘伯承元帅了解一下,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了解一下。

至于说只有写兵书才算名将,我的表述不够准确名将好歹要去学习,或者说能在学习中总结经验教训。不写兵书,学习兵书也行啊。土共就有泥腿子将领,可人家好歹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绝不会固步自封。

明末很多将领则是文盲,顶多打仗就靠勇猛,敢打敢拼而已。比如杜松,曹文诏之类的。

明末很多所谓的名将,其实就是贪污少点,处事公正点,对士兵好点,对纪律严点,所以军队战斗力就强那么一点点。要说在战术,战略或者军队编制,军种配合上有什么创新和运用,那都是笑话。

当时整个国家的文化就是重文抑武,怎么可能重视军事发展?

对待战争马马虎虎是什么结果,看看现在中东那些绿绿,非洲那些叔叔就知道了都他喵的是一群渣渣。

第0395章 进袭天津

曹鸣雷曹总兵尽忠职守,老老实实的安营扎寨,努力做好一切准备。可他没想到自己在地上的一切努力被敌人从天上给轻松击破。一万多人的营寨被十几个从天而降的炸药包轰了个底朝天,全营人马呼呼的朝外逃。

虽说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自古有之,可这空中打击来的太过超前。曹总兵自己都没奈何,只能跟着溃兵朝来路逃跑。不过等跑出个二里地,一众将官们虽然惊魂未定,却又意识到自己绝不能如此逃回去。这样乱糟糟的跑,被敌人骑兵一路追击,死伤可就惨重了。

“收拢溃兵,把人马都召集起来。”曹总兵就发现这次逃跑有个好处。空中轰炸发生时,大部分将官正好都在他身边,逃命的时候大家也都是聚集在一起。这表示他至少还能指挥一部分人马。

一票参将,游击,把总之类的军官也跑的气喘吁吁。要他们靠两条腿再跑也跑不动,只能停下把身边不断逃命的兵卒拦截整队。从大营里跑出来的兵卒其实没死多少人,惊慌失措为主。将官一个个的守在路口呼喊,立马就有两三千人汇聚起来。

这人数一多,官军的胆子又大了些。可兵卒们光顾着逃命,几乎所有人都空着手。原本就行军一天外加安营扎寨弄的饥肠辘辘,这会说什么也没办法再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