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也懒得解释,真的假的干过两仗就知道了。现在说的再多也不顶大用!
李治大概跟我想法一样,微微一下,就吩咐主将先去准备军马,五日后出发。
夜里跟李治商量了一下,觉得既然兵马只有六千人(五千边军,五百内卫,以及后勤五百余人。)无须带太多将领,在我的推荐下,李治直接调用了陆承宗和乌拉尔瑟两人,至于其他人,一句话,该干嘛干嘛去!
说是休整五天,可也没闲着,五千把连弩和钉匣都发了下去。李大帝看来对这东西还是很上心的,每把连弩和钉匣上都有编号,内卫发放时讲的明白,人在弩在,人亡弩亡。等回来这连弩和钉匣是要上缴的,没弩的就自己掂量着。
至于千机弩炮,对不起,内卫全程专控,边军就别想了。
新鲜东西,给这帮子边军稀罕坏了,训练用的五发弩钉被这帮大老爷们反反复复的捡回来用,射起来没完,边射还边叫:过瘾,这东西太过瘾了什么的。
专门找过陆承宗和乌拉尔瑟关照,也只有他俩知道,这次去真的是有硬仗打。所以在边军对连弩的使用训练上,两人格外用心。
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八,良辰吉日,在祭天祭军仪式完毕后,我们一行西出河西,直奔位于青海湖西畔的吐谷浑王都伏矣城而去。
会和吐谷浑王心不甘情不愿却被逼无奈派出的三万军马,再次直奔白兰。
战事的发展果然与我们预计的一样。
吐蕃先是以为吐谷浑再次来侵扰,象征性的再次派出一万人来迎击。反正这俩国家掐架掐惯了,这你来我往的时不时得来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