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想到桃桃上个幼儿园,还给自己上出了份工作。

小闺女学那些,可都是爸爸教的,她哪好意思去教别人。

至于公社那边,她也没打算去。

爱民公社的编草帽已经步入正轨,不在需要她想花样、带徒弟。让她去公社上班,也就是看在她是创始人的份上,给她个轻松点的工作。

编草帽的成功给了陈芳秀不少信心,她想自己干点什么,给两个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

正好现在政策放松,不再禁止个人创业、做点小买卖。县里有家小服装厂常年亏损要倒闭了,她准备买几台缝纫机招点人,自己做服装。

听说陈芳秀要下海做生意,陈家人都很吃惊。

铁饭碗不好吗?干嘛自己办厂?挨累不说,还得担风险。

陈芳秀没多说,直接拿出两件港衫,“这是我买回来自己改的,你们看看,是不是比原来的好看?”

那家服装厂之所以倒闭,就是因为本来规模便小,现在又受到了港城新式服装的冲击。其他厂子的工装不常有订单,成衣还卖不出去,自然难以维系。

陈芳秀想过了,要做就做港衫这样的新式样。她本来针线活就好,也常有巧思,只要做得不比港衫差,成本上面就比大老远运来的港衫有优势。

陈芳秀那两件港衫,买回来的时候家里人都见过。经她手一改,的确别致许多。

胡秋香看看盯着新衣服眼睛发亮的小陆桃,第一个哑火了。

其他人除了劝陈芳秀谨慎,也没有更多的话。只有老太太卢桂英,等人都散了后,偷偷来到闺女那屋,塞给陈芳秀一千块钱。

“办厂要地方,还要买机器。这些钱本来是留给你盖房的,你先拿着用,不够再跟我说。”

陈芳秀手里也有钱,但起步阶段,资金自然是越多越好。

她没推拒,“我先拿着,要是用得上,以后连本带利还你。”

“啥叫连本带利?跟你妈还客气?”

卢桂英拍她一下,又说起其他问题,“厂房有着落了吗?人手你打算怎么找?”

如果那家小服装厂没有其他打算,厂房可以直接租他们的。人手也好说,这年代别的不好找,会针线活的妇女一抓一大把,关键还是服装的质量和样式。

陈芳秀打算抽时间去市里和省城看看,看省里现在都兴什么,也好照着改良。

上一次独自出远门,还是新婚不久,到陆国平所在的部队探亲。好在省城变化不大,她按照记忆出了火车站,找人略一打听,就知道了商场所在的位置。

陈芳秀在路边等了半天,才等到一辆人挤人的小型客车上去。

她走后没几分钟,一辆小轿车停在她刚刚所在的位置,从车上下来两个年轻男人。

年轻点的那个皮肤白净,一口带着港城口音的普通话,“哥,你最近天天都要来这边哦。你是真的确定,这样做能想起来以前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