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倒是顺手又揪出了几个在官仓中以陈充好以及压根就核不上数目的官员来。
对于这些官员,段铭承没留一点情面,每一个都一撸到底。
能在当地寻到顶替官员的就地提拔,寻不到的就直接封了衙,等待朝廷另派人接任,从他这里发往帝京的信函因此繁多了起来。
就这样走走停停,跟随在他们一行身后的运粮车辆便越来越多,队伍也如同蜿蜒的长蛇一般,愈加壮大。
当他们终于抵达江淮地带的时候,一路上收购的粮食已经有十万石。
江淮地带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段铭承的计划,是在这里凑足三十万石。
而与此同时,白海一行中抓获的人犯和证物,已经不能再耽搁,他接下去的行程安排里没有他们的位置,点了四名飞羽卫负责带队,就从江淮本地公差中抽调了二十名捕快,一并负责先行押送回京,而其余的飞羽卫都被他直接分散去了偌大的江淮平原各个城镇,任务只有一个——买粮。
粮商有粮就买粮商的,官仓有粮就买官仓的,除此之外,还会找当地富户豪商买他们的存粮,总之,飞羽卫就如同嗅觉灵敏的猎犬,谁家有充足的存粮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飞羽卫们办事利索,等他们一行迤迤逦逦终于行到淮安的时候,跟在后面的已经又多出了五万石粮食。
淮安城是江淮平原最为繁华富庶的城镇,要在江淮买粮,就不可能绕过淮安,段铭承也没打算放着这块肥肉不啃,直接入了城之后只勒令知府宁博裕开官仓,与巽风核对数目,验看是否以次充好。
他虽然并未亲自露面,但消息却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座淮安城。
靖王段铭承驾临淮安,正在大肆收购粮食。
知府宁博裕自从那一次被靖王当面寻了不是下了脸面之后,心中就始终不自在……他若早知道那个卫氏女的遗脉会阴差阳错入了靖王的眼的话……又怎么会……
心中不是不后悔,只是后悔也晚了,和纪家二姑娘的定亲早就人尽皆知。
何况……宁博裕自诩浸淫官场多年,他心中尚还留存着些许隐秘的庆幸——
——虽说那一日靖王殿下给那纪家大小姐出了头撑了腰,但……却也没有过多追究。
这其中究竟是靖王殿下单纯见不得一个弱女子受家族欺凌?还是不想太过插手与卫家有关的事?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那件事之后纪正则曾携厚礼亲自上门拜访,一则是不想断了这门亲,二则是靖王的这一举动让他们两个自诩老谋深算的人都有几分摸不着头脑。
……那卫家……在上边的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安国候卫昊阳是前朝武将,手握重兵戍卫西北边境,一生戎马,几乎都在与鬼方抗衡。
这样的家族,按理确实可以夸一句国之栋梁肱股之臣,但……毕竟是前朝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