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几天的大雪停了,这天极冷。目之所及, 汴京都被雪笼住了,雪色很亮,愈发显得远山近城如同用淡墨轻描出来的黛痕。
晨起只见霜冻瓦鳞, 淡天如水雾凇如尘, 廊柱上、檐瓦下都结着一溜一溜的冰棱子,透明而细,底下是晃晃悠悠好像要滴下来的水滴样子, 唯有细幼的小草倔犟地从廊下石缝中钻出来, 透出来静谧安宁的气氛。
春娘前几日便按照在公主府的惯例来问, 小娘子生辰那日要吃些什么,要厨房先预备下材料。
苏蘅想起原先在公主府过生辰时吃的都是山珍海味,满满地摆了一大桌,但无端端的, 就是吃得不快活不尽兴。年纪小的时候对生辰还有些期待, 长大了以后只觉得那寿宴不吃也罢, 还不如回怀璧园睡觉。
如今就不一样了,自己当家做主,不必受礼俗的拘束,怎么开心怎么来。
于是她含笑摆首,对春娘道:“今日我自己下厨, 材料也都不用提前准备,我想吃的都是些厨房里有的。你让帮厨将羊肉和豆腐拿出去冻着便是了。”
朝食喝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萝卜汤,汤头里放了甜杏仁①,极清澈,羊肉酥烂多汁,带皮连筋的部分,更是软烂得用舌头抿一抿就可以融化。春娘在汤中下了点现擀的拨心面,劲道的面条上面卧了个黄澄澄糖心的煎鸡子儿,苏蘅全当是寿面吃了。
一碗鲜香的羊肉汤面下肚,冰冷的手脚顿时暖和起来,这便挽起袖子,开始动手做滴酥鲍螺。
前世过生日,苏蘅必须要吃的东西有两样,一样是生日蛋糕,另一样是火锅。前者是因为喜欢甜蜜的味道,后者是因为喜欢热闹的气氛。
苏蘅平常并不是一个嗜甜的人,但看书时看到关于甜蜜味道的表述,譬如“法式稀奇古怪的面包,一应俱全,尤其水果夹心鲜奶蛋糕加白兰地……这家五层夹心大蛋糕,白桃、黄杏、鲜草莓、栗子粉外敷鲜奶油,真是细润松软,滑不腻人”②,诸如此类的一色文字,心底还是会漫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微妙的幸福。
本朝烘烤的条件只够做一做酥皮类的点心,对于后世的西式糕点,尤其是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戚风蛋糕有点力不从心。
不过好在,虽做不成蛋糕,但本朝却已经有了从牛乳中熬出来的醍醐酥酪,不但奶香浓郁,味道甜蜜,而且能够裱花,几可代替后世的奶油。
滴酥鲍螺便是用这酥酪做出来的花式点心,因为形状底下圆,上头尖,螺纹一圈又一圈酷似圆圆的螺蛳,故得此名。
滴酥鲍螺是寒月里国朝最常见的点心,宫中甚至设有专门的“乳酪院”,“掌供造酥酪”。每逢秋冬时分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和元宵,无论富贵之家还是小门小户,家中待客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它的。
苏蘅上辈子第一次知道这点心还是看《金瓶·梅》的时候。
书上写到应伯爵第一次吃这粉红纯白的滴酥鲍螺,直赞叹道此物“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换骨,眼见稀奇物,胜活十年人”,随后作者又借温秀才之口夸赞其“入口而化,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而西门庆见了这点心,却想起了擅长做滴酥鲍螺而又刚刚去世的爱妾李瓶儿,“倒惹的心酸了半日”,郁郁寡欢。③
《金瓶·梅》中写到的吃食繁多,只不过“饮食”多为“性情”做铺垫,似这般饱含感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点心似乎不多,因此苏蘅便牢牢地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