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荷叶饼和芝麻酥饼都是烤鸭的良配,但有一次苏蘅无意中在网上看了部老片子,除了剧情,印象最深刻的居然是其中女演员就着荷叶饼吃烤鸭的片段。
电影里,对面的人一开始说话,女演员脸上强装的平静便开始如冰面破裂一般坍碎。
女演员也不搭腔,只不动声色地慢慢拿起一片荷叶饼,夹肉,放葱段,放黄瓜,蘸酱,包,吃。重复,吃。动作一气呵成,越来越快,从慢慢咀嚼到大口大口地吞咽,最后嚼也不嚼,几乎强迫着塞进自己的嘴里。她一句话没说,吃着,眼睛红了,泪珠子先是在眼睛里打转,转了两圈,一大颗一大颗地滚下来,最后一抬头,苍白的脸上已满是泪痕,撕心裂肺于无声。②
也许是那位女演员演得太好,情绪全在荷叶饼包烤鸭片里了,自从看了那部电影,在苏蘅心中,荷叶饼便超越了芝麻酥饼的地位,成了烤鸭的正宫夫人。
“这薄饼原先也是有的,便和春日吃的春盘小饼差不多。只是官家觉得薄饼太软,失于香酥,便命人换了。”吴婕妤又道,“你且尝尝这萝卜炖的鸭舌汤,这下雪天喝热汤,最舒服不过了。”
鸭汤里加了少许陈皮,炖得清腴醇厚,热腾腾的淡白色,一口喝进,很是浓鲜。经霜之后的白萝卜最好吃,削去外皮切块煮,水分多,沙脆,炖出的汤亦有淡淡的清甜味道。
苏蘅前世吃的鸭舌多是入锅用辣椒、八角、香叶、良姜等香料卤过再炸的,亦或是用柏枝、花生壳、核桃壳等熏腊的,失去水分后变得弹韧,滋味浓郁咸香。因为难嚼,所以下酒最好。
而这鸭汤里煮出来的鸭舌却是另一般味道,柔糯带弹,格外嫩滑。
从前苏蘅看书,看到张爱玲形容吃“汤里的鸭舌头”,很有些像“男女之间接吻的感觉”,实在没办法想象。
如今吃到这汤里炖煮的鸭舌头,忽而又不知怎么的想起中秋那晚的吻,唇齿柔软相触的瞬间,颇有销魂味道,登时便明了了。
苏蘅又喝了口汤,肚子里饱饱暖暖的,好不爽快。
人一吃饱,有了精神,兴致也就高了,就这鸭汤的吃法又和吴婕妤闲扯开了。
“其实荷叶饼也不是只能用来包鸭肉的,还能做烧鸭丝烩饼呢。”
苏蘅拈起一根水灵黄瓜条,咬一口,脆生生,接着说:“吃不完的荷叶饼切成细丝,放在笊篱上用滚开的鸭汤泡开,软透了以后放进碗中,兑入点鸭汤进去,再放些烧鸭子切成的细丝和葱花就成了。这荷叶饼丝比起水滑面和餺饦更清爽劲道,吸饱了汤,可好吃了。”
这做法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最爱,苏蘅前世试过几次,当真是好吃。
更多的时候馋了,也懒得做那么精细的饭食,便在下班路上路过烤鸭摊子时买一个剔了肉的烤鸭架子。回家锅里倒滚水,堪堪没过鸭架的水量,大火煮滚,也能煮出浓白色的汤,然后下白菜、豆腐、口蘑和泡过的粉丝。
煮好了,起锅。浓白的汤和粉丝豆腐蔬菜稀里哗啦全部装进大海碗里,撒点碧绿的葱花芹菜末,再放些白胡椒粉和红红的小米椒圈,再加一勺炸花椒油。
敞开肚皮,呼噜呼噜,喝下去,那味道和梅大师爱吃的烧鸭丝烩饼也有五六分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