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尝宋(美食) 傅支支 1595 字 2024-03-16

饺子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接下来是粽子,区区小月饼,只能和汤圆并列,排到第三四的样子。

这和苏蘅心里的排名差不多,这说明虽然众口难调,但是大数据上国人的口味还是很相近的。

小时候的心性也单纯,过什么节日都无所谓,主要指着过节学校能放假和回家能吃顿好吃的。因此对于食物的情感就反客为主,影响了她对节日的期待。苏蘅从小对中秋节的感情比较淡泊,仔细想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真的不喜欢吃爸妈买的那些硬梆梆的广式月饼。

后来长大兼职做了美食博主,见识得也多了。这才知道广式月饼有个“回油”的过程,买回来放几天,等内里馅料的油和饼皮里的糖慢慢渗出来,饼皮才会渐渐回软,这时候吃起来才香软浓厚。

前世苏蘅爸妈不懂吃的,回回上街都挑现烤出炉最热乎的月饼买回来给她吃,难怪硬得硌牙。

有一次无意中尝到了现烤的榨菜鲜肉月饼,这才改了对中秋节吃月饼的偏见。

刚出炉的鲜肉月饼饱满、周正、烫乎乎。稍微精致点的才会在表皮上印着个红圈圈,写着“鲜肉”二字,但和网络上走红的外表精致的月饼,诸如流心奶黄饼皮、莲蓉月饼、豆沙月饼、冰皮月饼比起来,这可算是非常朴实无华了。

苏蘅原本也没什么期待,只觉得这月饼烤得恰到好处,焦黄,酥香,像一个个撒着黑芝麻的小饽饽。

于是咬开一口,顿时有惊艳之感。

饼皮薄酥,咸香,还柔韧,渗着猪油香,并没有像她想象中的那样一咬满地掉渣。层层叠叠的月饼皮里,裹着一颗紧实的大肉丸子和咸香的榨菜粒。咬下去即刻溢出满口丰腴咸鲜的肉汁,酥皮便在这肉汁中融化了,顺着嘴角吱吱流油,鲜烫到眼睛都眯起来。

她从此变身咸月饼的忠实拥趸。

苏蘅想起前世自己那副没出息的样子,不由笑了起来,手中揉面的动作却依旧利落。

面粉是用上等面粉筛出来的细面,时人称作“飞面”。以猪油、凉水和面,做成水油皮子,揪成剂子。一个剂子内包一小团油酥面,以擀面杖擀成牛舌状,前后叠起来变成方形后,再擀为团,再叠为方形,如此反复,烤制出来的月饼皮子便是层次分明的酥脆。

肥瘦相间的猪肉馅加入榨菜粒、小葱、芝麻香油、少许盐、糖、秋油、黄酒拌匀,搅打中苏蘅又慢慢加了清水进去。

“这叫‘打水’,这般搅打出来的肉馅格外鲜嫩多汁呢。”帮厨在给围观的婢子解释道。对于苏蘅的厨艺和技巧,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苏蘅闻言笑起来。挺好,还有厨艺经济人了,倒也不用她自己亲自给小婢子们答疑解惑了。

皮子包住挤成丸子的肉馅,收口,稍稍一拍,就拍成了厚厚小饼,沾上一层芝麻,送入炉炕中烤熟便成了。

这边春娘也没闲着,用苏蘅剩下的飞面做了糖酥月团,这是到时候分发给府中下人们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