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要求部部都是《黑暗骑士》的高水准,套路一点没人会说什么,漫威就很套路,但漫威强在环环相扣也不避讳自己的套路,怕就怕把观众当弱智,拍些不知道在讲什么的鬼东西——说得就是你《神奇女侠1984》。
当然了,这个时空的华纳,眼下是不会越过dc大山去拍些山腰的角色,他们还在盯着诺兰的《黑暗骑士崛起》剧组,以及差不多被宣判了死刑的《绿灯侠》。
额外提一嘴,《绿灯侠》前不久正式定档10月20日,选这个日子自然不是档期资源不够用,而是单纯的觉得《绿灯侠》不配,有接受失败的想法,就跟《墨水心》草草上映又下映一般,圈点钱减少损失罢了。
毕竟,很多作品被不被商家看好,从宣发规格上也能看出来,可能会有错漏,但大部分时候都专业的预估到了
第1142章 李按还是很有追求的
星际与深海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地方,而有关这两个方向的影视作品,只要质量过得去,在作品整体数量相对匮乏、没被拍烂的情况下,是更容易得到市场认可的。
毕竟,未知与探索,是扎根在人类基因的心理驱动。
莱曼当然不能告诉凯文,纳摩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过气的惊奇角色这一点其实不重要,它只是一个可以涉及深海、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艺术创作,题材元素聚拢的、能找到来源的、属于漫威版权库能够开发的贴切手段。
前世刚拍的时候谁能想到,一部dc海王的投资回报率会那么高,不仅带火了相关人物话题,连带着匆匆一瞥,只是一个恐怖运镜的海沟族片段都被观众讨论许久,然后被华纳看到机会,顺势立项。
你看,厚实的观众基础不就是这么积累的吗,华纳啊,就是太迷信高人气项目改编,整个dc的布局也是先从头部流量角色挑,再从次一等的流量角色挑,这些都挑完了都能注意到下一级,而不是先有了好灵感、好构思、好故事、好剧本再来选择合适改编的角色。
不过,新千年后好莱坞整个的大片预算风气本就如此,少则一二亿的成本投入,大家都害怕没有压轴的话题度连舆论都炒不起来,所以他们最先考虑的不是放映能出多少成绩,而是先把宣传话题拉满,想着首周末先把影迷流量提起来。
在市场很朴素的概念里,一部高级别的a类大作,北美首周没个5千万,基本见鬼,且首周人气越高,扑街的可能性越低,你也可以理解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制片方想等口碑发酵,是等不起的、不现实的,因为就连对手都不会给你时间。
看看影市那魔鬼般的排片档期就知道了,黄金档期对大片来说最多两周的放映空窗给你收割票房,一般一周多也就面临分流了。
都说大船奇迹,那是因为人家放映时段横跨大半年,无数粉丝做了回头客,二刷三刷五六刷的都有,时代不同了,《死亡圣器:下》不好看吗?好看,但观众还得考虑《变形金刚:黑月降临》;还得考虑其他有意思的作品,在更多选择的情况下,重复观影的几率被大大减弱了。
当然,这对观众不是坏事,对制片厂也没有那么不友好,毕竟1997年的影市大盘跟现在也没得比,银幕多了,院线更正规了,放映规格也有了更多的等级划分,各级票价跟着涨,从大环境上来看,市场容得下竞争,哪怕激烈一些也是有利可图,不然,华尔街的热钱也不会这么愿意导向好莱坞了。
论投资回报,拍电影不比私募基金投机股市来的利率低,前提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