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愿意把《狂怒》的后期线下渠道方面的收益让出一半给我们的话,所有的一切都由我们来负责,不是什么问题。”
过了半天,电话那头的莱曼还是在沉默,凯奇-霍维恩有些惋惜的继续说道:“看来你本人的意愿并不是那么强烈,那么就分开计算吧,运作奥斯卡外语片产生的费用,派拉蒙愿意免费提供渠道方面的资源,但剩下公关评委所需要的花销,则是你承担这其中的大部分,我们caa会从旁协助完成这次的公关行动,如果到最后真的角逐成功,我们还要收取一笔服务费,大约条件会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线下渠道收益的三分之一,你的意思呢?”
“谢谢,就这样吧。”
快速的挂掉电话,莱曼颇为惆怅的叹了一口气。
他个人的影响力实在太低了,低到连续成功了两次,合作方欧罗巴影业依旧会有一众高管会质疑他的市场号召力。
自己有差吗?拿自己的心血跟《007》那种流水线形式的电影比?真t的好讽刺啊。
虽然最后靠着吕克-贝松还是说服了众人跟它打对台,但那不是莱曼想要的。
从那时起,他就在想,该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呢?
思来想去,直到此刻,他才明白,他履历不够有含金量啊。
而哪里的认可含金量会是最高呢,于美国而言,乃至整个的英语文化圈来看,都是奥斯卡来的最高。
所以明知道自己答应会欠下一个很重的人情,甚至还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公关费用,他还是答应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如果成功,拿到小金人后势必会再度爆发一波市场热潮。
这是很显然易见的事,冲奥电影都是差不多的运作套路来获取利润。米拉麦克斯更是里面的头家,靠着奥斯卡,就能混的风生水起。
可他也还是答应了caa想要瓜分的条件,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他们为你办事,总该是要有所收获的。
这样计算起来,他不止欠下了一个人情债,还要承担大部分的公关费。
当然,凯奇-霍维恩也不是没为他出招,像这样的事,身为电影的发行方——欧罗巴影业不需要意思一下吗?
电影如果能拿到小金人,最大的市场反馈无疑也是集中在录像带的收益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