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看过那部《季风婚宴》之后,他心里就一直觉得想要做点什么。
挑选这个故事,也是为了对焦印度的一些社会情况。
教育问题吗,全世界都很关注。
又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子女通过教育这条路成材呢。
所以,他的新片就准备拍摄这样一个故事。
一部名为《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
名字听起来有点挫,但没办法,莱曼也想不出什么比较更符合故事情节的剧名出来了,就按前世那部走吧。
同第一部 自己制作的电影一样,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莱曼也打算提炼一些前世之作的内核元素,故事塑造上会加以创新和改编。
这是他的作品,影片价值自然不会像前作一样那么的美化印度的教育制度,比如假冒读书还顺利毕业,还拿到了院长那支象征着荣誉的“太空笔”。这种设计观念别说是在印度了,就连一向自由民主的美国学校都不可能发生。
跳出地区的局限性,莱曼很干脆的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个故事。
因此,在整体的观感上,这部电影的基调虽然也有欢乐,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悲凉。
死板的教育教条压抑着每一位学员的天性,逼迫着他们卖力的学习、考试、听话,否则就毕不了业。
那一张小小的证书关乎着所有学生的向往与无奈。
至于这样子大幅度的改编会不会失败,是不是太冒险?可话又说回来,哪部电影在拍摄之初,不是在豪赌呢。
赌观众会接受,赌市场会看好,赌院线发行会顺利
任何一部电影在拍摄之前,都没办法真正的预测会不会成功,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成绩。哪怕就让前世那个印度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来执导《三傻大闹宝莱坞》,在这个时间点,也不可能完全复制前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