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认命了,做好断子绝孙的准备,事情就这样渐渐平息下来。
十多年后,老一辈纷纷离世,吴家最年轻的小伙先后娶了一妻两妾,又生下一个带把的。
打那之后,吴家的血脉就变得脆弱,却以一种古怪的方式坚挺着,生儿子依然困难,可只要肯在媳妇肚皮上努力,或三五年,或二三十年,肯定能生下一个,并且没有夭折的情况,吴家的香火传承,至此由二房以九代单传的形式,延续到我师爷吴法天那一辈。
到了吴法天这,吴家已经不存在了,有的只是十里铺村吴姓人家,我师爷十六岁成亲,三十多岁都没生下孩子,但他家一点不着急,觉得早晚会有,最后我师爷老来得子,1938年生下我师父吴焕章,他老伴死于保大保小的问题。
时逢乱世,我师爷自觉年事已高,怕自己死后没人照应我师父,就去外面捡了两个孤儿当徒弟,还给改了名,一个叫吴焕卿,一个叫吴焕勋。
吴焕卿就是苗继善,大我师父六岁,师爷捡他回来就是当保姆的,只是他入门晚,才给我师父当了师弟。
后来焕字辈的三人纷纷长大,吴焕卿最先娶媳妇,是我师爷在隔壁村给他提的亲,等到我师父到了成亲的年纪,师爷相中村里一个小丫头,可我师父死活不同意,一心要娶他的小学同学,一个名叫胡丽的女孩。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原府吴氏4
我师父的求学之路可谓艰辛。
他五岁那年,师爷就把他和吴焕勋送到太原城里的日办小学念书,日办小学也教文化课,但思想方面侧重于培养皇军的狗腿子,后来鬼子投降,日办小学的学生都得去国立小学从头读起。
我师父和吴焕勋因此去了国立小学,再后来国和共内战,阎锡山怕老师学生闹事,就往太原城内的每间学堂派兵监督,没两天就把我师父班上的老师抓走了,师爷担心他俩受到波及,索性接回家自己教。
值得一提的是,吴焕卿和我一样没上过学,都是师父教的读书认字,所以他变成死认老理的封建残余,纯粹是被我师爷的荼毒太深。
就这样到了49年建国后,晋源县里一位大地主被抄了家,大院子改成县小学,师爷又把我师父和吴焕勋送去念书,这才顺顺当当到了55年,我师父读了十二年小学,终于在十七岁那年顺利毕业,但他还不是最老的,听说他们班还有一对二十来岁的夫妻小学生。
毕业后,师爷就要给他说媳妇,我师父说这辈子非胡丽不娶,师爷吓一跳,得知胡丽是个人名才松了口气,老头也开明,孩子有了心上人,哪能不支持?
后来是我师爷请的媒人打听到胡丽芳龄十一岁,刚考上县里的中学,师爷气个半死,准备逼我师父跟村里的姑娘成亲,我师父抗争不过,正赶上武装部到村里征兵,我师父偷偷报名,等两家定了亲事,师爷通知我师父准备成亲时,我师父阴阴一笑:“你要逼我娶媳妇,我就到青藏高原修铁路去!”
当时全国埋头搞建设,最紧缺的就是铁道兵,那时候不比现在,修桥铺路的工程都是拿人命堆起来的,尤其高原山区更是危险,我师父这大龄小学毕业生,还正是国家最需要的中坚力量,有点文化,水平又不高,最适合扔到前线或者基层当个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