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与会七名主要研究方向都是数学跟物理方面的华夏顶尖学者,王宇飞非常快的引入正题。
“我对第三常数猜想的确是有些研究的,具体就体现在我已经能解出第二,跟第三项方程。”
这次会议的保密级别很高,甚至没有借助任何高科技产品,所以王宇飞直接开始在黑板上书写他的解题思路。
都是早已经想好的东西,自然没什么难度。
这两个方程解决的是量子微观世界的一些难题,说的更具体些就是在引入电子静质量后,通过方程计算出粒子寿命跟中子质量,这也是制造量子智脑必须要用到的理论基础。
不过王宇飞没有过多解释,到了这个层级,能懂,自然能看懂,不懂,王宇飞觉得自己解释了也没用。
当然,从理论到实践还是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的。但谁也没法否认,有了理论指导,在实践过程中自然能事半功倍。
在黑板上书写解题过程,让王宇飞脑海中想到了曾经在省城一中时上奥数辅导班时的生活。
只是那个时候坐在下面看他解题的只是高中里的数学佼佼者,而此时坐在下面看他解题的是华夏所有人中的数学佼佼者。
真要较真的话其实也没啥不同,终归都是人,只是这次教的人年纪大了些。
……
陈旭阳看似专注的看着正在黑板上书写的年轻人。
心里的惊涛骇浪却一直没停过。
能参与这次会议的,包括潘文悦在内,大都是华科院中顶尖的数学家跟物理学家,而陈旭阳是对数学跟物理学研究都颇有建树的科学家,也是华科院的副院长。
早年陈旭阳主要是研究数理的,四十五岁以后开始对量子物理产生兴趣,并开始研究量子通信,华夏发射的量子卫星中有一些关键的技术难度就是根据他研究的理论攻克的。
可以说陈旭阳已经是全华夏顶级的科学家之一。
然而现在他觉得自己像个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