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最难懂的就是助词,甚至我怀疑古蜀文里面根本就没有助词。
至于主语、谓语、宾语什么的,就更没法分辨了。
我们在村口等了没多久,之前回村子的那男子又跑了回来,向我们点头哈腰的非常客气,用手势向村里面请了一下,让我们随他进去。
在那名男子的带领下,我们穿过半个村子,引来无数疑惑的目光,似乎在纳闷我们为什么又跑了回来。
我们穿过半座村庄,一直走到那条将村子隔成两半的河旁,然后顺着河水流向又走了没多久,我们看到一座木桥。
在这个位置,看着周围的景色,我忽然感觉有些心旷神怡,就连身上的伤痛也减轻了不少。
我已许久不曾见过悠闲的蜻蜓游荡在河畔的草丛之间,我已许久不曾见过碧波荡漾的河水清澈到可以看清水下水草的叶脉,我已许久不曾听过当一阵微风吹来时草木欢悦的声响,我已许久不曾感受到这份宁静、惬意与安详……
料想,晋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也不过如此吧?
过了桥,我们来到村子的另半边。
这半边村庄里面青壮男子的数量看起来要少上许多,而老幼妇孺的数量占了很大的比例。
我们的出现引来了许多关注的目光,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幼童,都很友善的冲我们微笑。
刘胖子说:“看到没,五哥,我还挺受欢迎的。”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带领众人跟着那个男子继续向村子的深处走。
在穿过这半座村庄之后,我们又穿过一片青翠的稻田,远远看到一片石庙群。
其中一座石庙的门口,那名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正拄着拐杖望向我们这边,并微笑着冲我们招了招手。
带路的那名男子恭敬的冲我们做了一个手势,然后退让到一边,看样子并不准备同我们一起过去。
我向那男子礼貌的鞠躬表示感谢,他挠了挠头,短暂的疑惑之后,似乎猜到了我的意思,微笑着冲我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