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军士打了几只野兔和一只黄养,清理了皮毛和内脏,苏夫人便命两个姑姑上前搭把手,取了溪水,帮忙烹调,一时香味弥漫,众人口舌生津,心情雀跃。
及至饭菜做好,苏夫人那是个管家的行家,便捏着一只帕子到处张罗,几十名军士个个给她照料周到,没有一个感觉受到冷落的,顿时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好似一家人般,毫无隔阂。
一路上便是这般,日夜赶路,隔两三日做一次休整,转眼十来天过去,这一日黄昏车马便进入了沟长水远,断层深谷密布,自古有“九州之险”之称的秦岭地界。
苏颢取出地图,离太山仅有百里之遥,便命军士停驻,支锅造饭,饱餐一顿,准备好水和干粮,起程后争取一鼓作气,直达太山。
苏夫人领着众人忙着炊事时,苏颢寻路登山,武凉在前开道,吴相则跟在苏颢身后。
苏颢登上山顶向秦岭主峰太白山望去,只见峰峦叠嶂,云雾翻腾,白雪皑皑,霞光万丈,十分壮观,情之所致,信口吟道,“红日依山尽,白雪点翠屏。忠心报君王,江河万古流。”
前面两句乃是写景,后面两句则是抒情,主要是做给一旁的武凉听的。
皇帝虽然口口声声说让武凉来保护苏颢,实则是为了时刻监视苏颢,一旦发现苏颢怀有异心,立即取其性命。苏颢慧质灵心,自然知道这一点。
果然,便听武凉赞道,“好一个‘忠心报君王,江河万古流’。”
吴相则在一边道,“老夫倒觉得‘红日依山尽,白雪点翠屏’意境更加深远。”
武凉看吴相一眼,并不理睬,只与苏颢道,“看来驸马已经知道太山其实便是太白山一座侧峰了。”
苏颢道,“我是看了地图才知道的,”转而问武凉,“不知武圣卫是如何知晓的呢?”
武凉道,“老夫当年曾陪先帝微服到太山住过一段日子。”
苏颢点点头,“原来如此。”
三人各自举目看着太白山,一时陷入沉默。
便在这里,只见不远处的山林中忽地腾空蹿出一只风筝,细看时,风筝下有一个白胡子老人,再细看时,方见老人是被绑在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椅子下有几十道被点燃的火筒,不停地喷着长长的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