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前段时间谢如琢筹备着让沈辞提督三大营,但也想到了一件事,他现在能全然放心把三大营交给武将,最重要的原因只是因为那个人是沈辞,若是换成岳亭川或是别的什么人,他恐怕也未必能这般大方地把权力交出去。

孙秉德非要文官掺一脚虽然私心居多,但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大虞对武将限制太多,这自然是必须要改,三大营的兵权也该放出去一些,不过放得太多,以后也难保不会成为祸患,帝王提防文官,也不得不提防武将。

现在因为是沈辞,所以他能放心,但以后呢,谁能保证不会有人拿着这些权力去觊觎更多的东西?

因而谢如琢愿意退一步也是为后人计,免得自己大刀阔斧一改,反而给后人留下无穷祸患。

但这一招也很是有心机,看似是退了一步,事实上也没有吃亏,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真正的实权还是在提督手上,守备官、参赞机务官终究是徘徊在兵权之外的。

孙秉德也佩服谢如琢竟然想出了一个这么毒的法子,他们拿武将权力过大为由反驳,皇帝就干脆让宦官和文官都来掺一脚,谁都捞去了一些好处,却又得到了他自己满意的结果,最后还是让武将拿到了三大营最诱人的兵权。

不过这一招也是无懈可击,至少他暂时是想不出反驳的理由,皇帝这般“有诚意”地限制了武将的权力,他们根本没有了反驳的根据。

看孙秉德不说话,谢如琢笑了一下,道:“元翁放心,朕懂得分寸,守备官与参赞机务官不会是虚职,对三大营兵权的限制必然是实在的,毕竟朕也不想埋下祸端。”

这倒也是,皇帝防备心这么重,岂会真的把这么大的权力完全交给一个人,况且沈辞这几年少在京中,都在外面打仗,在京城可以说是毫无势力根基,以后安定下来,真要掌权岂会这么容易,沈辞那个性子也不像是能在朝堂上游刃有余的人,再说,皇帝现在信任他,但这样的信任又能维持多久?

孙秉德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只道:“臣还是那句话,三大营之权非同小可,不管给谁陛下都需谨慎,不要砸了自己的脚。”

闻言韩臻也附和道:“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和镇国将军都已至二品,除去宋青阁和吴显荣,朝中也再找不出其他武将能有这等殊荣了,等攻下坪都,臣猜陛下还会再行嘉奖。这已胜过从前的许自慎,陛下还是要谨慎为上。”

其他几位阁臣见状都说了类似的话,言官与都察院的御史也一一附议。

“这是自然,多谢诸卿提醒。”

谢如琢嘴上这么应着,实则险些笑出声,下意识隔着衣服碰了下脖子上挂着的翳珀,心道:原来大家还担心沈辞权力过大要反咬一口,殊不知沈辞对他可是言听计从,他让沈辞去死,沈辞都不会说个不字。

这些人啊,是永远不会明白他和沈辞之间的信任有多深的,那都是爱。

气死他们。

作者有话要说:  亲妈采访:沈先生,请问你是怎么走上人生巅峰的呢,我们需要成功学指导。

小沈:靠脸和男人。

亲妈:好的,懂了。

感谢在2021-08-06 18:00:30~2021-08-07 18:02: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就喜欢老的 3个;saya 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2章 冤家路窄

三大营的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七月谢如琢正式下诏升任沈辞为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授镇国将军, 提督三大营,派兵部侍郎张奇、司礼监掌司林汾任参赞机务官与守备官。

今年池州战场有好消息,七月南方多地有洪涝,北方不久后也雨水多了起来,彻底解了旱情,国库与内库的银子也就有了结余, 谢如琢在沈辞的怂恿下,终于认真办了一次万寿节,好好过了生辰。

万寿节休沐三日,衙门也不理刑名,谢如琢第一天在宫中设宴,百官向皇帝祝寿献贺文, 之后两天就再不见人影, 只有少数知情人清楚, 陛下又和沈将军溜出京城玩去了。

去年及冠没有允诺去南谷看沈澈和叶莘湄,今年谢如琢总算是如愿去了一趟,叶莘湄自然是欢喜得不得了, 还为谢如琢补了一个及冠礼, 又餐餐变着法地做好菜给他吃,更是专门去跟人学了新的糕点样式,走的时候把马车都差点塞满了。

这一场疯玩让谢如琢的精神放松了不少, 沈辞寻思着以后就得隔一段时间带谢如琢出来玩一趟, 像除夕那样一起打一场雪仗释放情绪也是好的,天天紧绷着心弦一脸郁郁的,早晚没病也得憋出病来。

七月三大营的士兵休整了一个月, 朝廷又补充了粮草兵器,八月大军重新离京回池州去了。

这回在衡川的岳亭川也不再防守,开始突破衡川防线,从南边入池州,好与沈辞成南北夹击之势。

带着大昭太子南迁的江北世族手上虽有兵马,但根本无人领兵,绥坊南部一败再败,惨烈至极,一个月后见势不妙,就带着太子,捎上家当,强走衡川与宁崖的边界线,趁许自慎无暇派主力堵截,付出了些代价,溜去了江北老家。

至此,坪都南北腹背受敌,几乎已成孤城,有坪都旧官心中不忍,连着数月给许自慎递信,劝他放弃坪都来江北,他们还有江北江南和蜀中,与大虞南北对抗,说不定还是能撑住的,何况当初大虞百年基业,还不是弃都北上,大昭建国也没几年,南迁一次并不算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