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2、吴晗的《明朝简史》,这本之前也提过,学术性比明朝那些事儿强,没有那么有趣,但吴晗先生写得很考究,史料详实,又很有自己的思考,看完会获益良多。

3、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本科被推荐过,研究生依旧被推荐,只要能看进去,还是会有很多感悟,作者的历史观值得让人思考,里面对于古代社会下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某种探讨也让我印象很深。

4、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作者的切入点很好,以讲一个小人物的故事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历史观,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志和蒲松龄聊斋为基础的史料作为依托,虽然我个人觉得蒲松龄的故事更有意思23333,作者的笔触比较独特,我其实看得有点累,但当拓展视野还是不错的资料。

5、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这本在我心里也是yyds的了,研究生专业需要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都能有新的感悟,不禁感叹是大师手笔。上学期读书报告批判看待了一下瞿先生的研究方法,他将古代社会用一种类型化的方式进行研究,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方法也很值得肯定,但视野会有一些时代的局限性,不过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是超越时代的,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大家阅读。内容半文半白,读起来会有点累,瞿先生在当年艰苦的环境下仍然查阅了大量史实材料,这种学术精神真的很让我敬佩,里面对古代社会各方面体现的阶级性也可以当做科普来看,是拓宽历史知识的必备图书。

6、《东京梦华录》,北宋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实景展开,文字版清明上河图,看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7、《金瓶梅》,作者的文笔是真的没话说,以潘金莲和西门庆为故事切入,展现的是明朝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里面对于明朝的风物人情,服饰物件都写得很详细,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明朝的一个契机。(真的不是一本单纯的xiao huang shu)

8、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学术性较强,要有一定的耐心,看了会学到很多知识,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书。

9、《六韬》与《鬼谷子》,看有白话翻译的版本对照看,不难看懂,六韬关于古代排兵布阵基础知识,鬼谷子是关于谋略的分析,看完还是涨知识的,不禁感叹古代人的智慧真的很绝。

10、《三言二拍》,故事都非常有意思,语言偏白话,没有阅读障碍,不仅可以看探案话本,还能通过其中看当时社会下的司法状态,看民众的生活现状,两个作者生活的时代算是明朝末年吧,还是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时代的特点。

一起好好读书吧1551,我爱学术(卑微)感谢在2021-04-22 18:00:00~2021-04-23 18: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开水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8章 清查卫所(1)

沈辞他们白日里行路少歇息, 但杜若毕竟是文官,虽然他从不会表现出疲累之感, 但昼夜不歇地赶路也显然是吃不消的,因而他们入夜后便会去就近的驿馆休整。

有一行锦衣卫在,他们无论去哪个驿馆都能得到殷勤对待,生怕他们有一点不满意的,收拾好了房间还为他们准备了宵夜。

大虞同品级的文官地位也比武官要高,因而他们这一行人还是以杜若为首, 见杜若下楼来,纷纷起身让座,请杜若坐了上首的位置。

“后日晌午应该就能到了。”宋青来道,“午后就去查吗?”

杜若不及他们身体好,赶路累了就胃口不佳,也不吃宵夜, 就要了杯热水暖胃, 闻言一点头, 道:“午后就去,这种事不能拖,就要下手快, 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怕。”

“裴元恺是不是有个儿子在微山卫?”宋青来下意识看了眼沈辞, “六儿子?”

发觉一圈人都有点尴尬地盯着自己瞧,沈辞笑了一声,颔首道:“嗯, 裴云丰, 我认识。”

“不只是认识吧?”宋青来看沈辞并不太在意他们提裴家人,便开玩笑道,“我看你这表情是在说有过节。”

“几年前的过节了。”沈辞无所谓道, “小时候隔三差五打架,我十四岁那年,把他一颗牙打没了。不过自那以后,我再没见过他,都快忘了这个人了。”

宋青来倒吸一口凉气,道:“这可不是小过节,到时候你们俩不会一见面就打起来了吧?”

杜若立马嘱咐:“沈经历,到时要注意些分寸。”

沈辞:“……”

“以前不懂事的时候什么都不管,现在我没这么不懂分寸。”

宋青来和锦衣卫的那帮兄弟,平时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题都聊,但看看一身清雅端方的谦谦君子坐在自己身边,他们那些话哪好意思说出口,又一个个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一时压根不知道起个什么话题才妥当。

搜肠刮肚一番也找不出点诗词典故的宋青来放弃了,冲沈辞使了个眼色,无声道:你来。

沈辞瞪他一眼:我也没读过什么书好不好?

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抵就是指此时的他们了。

杜若约摸也意识到了气氛的凝固,好笑道:“你们在京城也不见得这么拘谨,和我一起出门就这么不自在?”

“咳,那不是。”宋青来讪讪一笑,“我是怕杜学士和我们粗人在一起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