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装药加上铁壳木柄的重量加起来已经到一斤半了,如果选择优秀的掷弹兵能够扔出五十米的样子,感觉实战应该没有问题了。
没有重火力的情况下,李亨只能选择用手榴弹来代替了,不过看着士卒拿着火折子在那点燃引信,李亨觉得可以搞一个拉发引信。
这玩意又不是啥高科技,尤其是李亨已经点亮了燧发枪技术线的情况下,燧石摩擦就会发火,关键就是要设计一个结构保证在拉动之前燧石不会自己因为碰撞而自燃,那就很尴尬了。
当然这个结构最好还容易制造,拉发的成功率要高,经过多次实验,一种带垫片的摩擦结构最后被采用。
燧石先捣碎成小块然后混入少量火药用米浆做成一个环状结构阴干,然后用拉环穿过一截有棱角的铁丝,然后引燃导火索完成引燃过程。
手雷作坊开工,因为模具李亨一口气制造了一百个,所以一天造几千个手榴弹壳都不成问题,不过拉环结构确是个精细活,雇佣了五十个手脚勤快的妇女,一天能做一千个,平均一天一个人才造二十个。
即使这样,一个月也是三万枚了,对于李亨的两千人加上周万年的两千人也足够用了。
李亨打算每人预备十枚,不够了就在从后面运,至于带的更多,不是不想,实在是后勤压力太大了。
一个手雷一斤半,加上装箱什么的平均两斤,四万枚就是八万斤,大明一辆普通马车载重最多也就是一千斤左右了,八万斤,光是马车都要八十辆。
这路上还要带纸弹,还要带备用的火铳,还有大量的粮食、草料、帐篷、炊事工具等等,要知道光一个月的粮食就要三百车,一次出征准备李亨现在已经要带八百车的东西了。
除非一直沿着运河走,打仗也一直不离开运河边,否则后勤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八百辆马车就是八百个车夫,然后还要不少于五百人的护卫力量,江南能买到的驾车用马其实不少,价格大多是十两银子一匹左右。但是能托着人打仗的战马就是稀罕玩意了,有钱都买不到。
三月底周万年再次来到宝山县:“李兄,哈哈,我又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