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这个事情,多准备总比到时候不够要强,十万份看着挺多,但是大明有两千多个县,一个县也就分到五十份而已。
不说其他,就江南这些府县,陈子龙觉得别说五十份,五百份也不够分的,像松江、苏州、杭州和金陵这样的大城卖出上千份也是有可能的。
李亨接着说道:“因为有两位儒商慷慨解囊,所以学生觉得,报纸可以定价八文,如果以后再有义商,咱们的报纸还能进一步降价,甚至六文五文钱都有可能。”
陈子龙听到报纸降价还是很欣慰的,但是这跟当初李亨说的不一样啊:“你当初不是说为了让那些百姓不至于因为报纸容易得到才售卖的么?
还有何为儒商?何来儒商?我儒家之事怎可商人污秽同用!”
李亨着一嘴秃噜又说了一个新词,只好一点点的解释:“是啊,当时我说的就是为了防止免费发放这些人不珍惜,收钱也能让咱们报纸发行的更久。
现在这不是有人捐献了,咱们报纸已经能发行的更久了,自然可以降低一点售价。
别看只降低了两文钱,这些学子一个月剩下的钱又够买一份报纸了。”
陈子龙现在发现自己这个徒弟嘴是真够能说的啊,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死的都能说成活的。
偏偏他这些歪理还不好反驳,要是一开始李亨就这么跟他说,他肯定不会让李亨搞什么报纸。
现在他信写出去一大堆,不少名仕大儒都知道他要搞报纸,现在要是不搞了,那不是扯犊子么!
他陈子龙可是要面子的人!
李亨看着师傅和周立勋面色变了又变最后也没有拒绝,知道这事就成了。
李亨直接说道:“那我跟师傅说说这两个商人的情况吧”
陈子龙继续皱眉:“慢着,你还没有说什么是儒商呢!”
好家伙,这个还没有忘呢!还以为糊弄过去了,李亨只好解释:“所谓儒商,就是学习过圣人之道的读过书的商人。
他们以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要求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