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却又无可奈何。

于是一个个也偷偷买了一本,势必要解读出它能卖出的原因,但越看越让人上瘾,不得不说,除了主人公是个女子让人不适之外,其余还是很吸引人的,该说不愧是华先生么,连这种文都能写得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贺管事最初还担忧这话本会卖不出去,可没想到会买话本的女子和双儿全都买了,好奇为什么能卖出去的男子也都买了,销量竟比《星月大陆》更胜一筹。

郑成安收到这个喜讯后并未在意,只是淡淡一笑,但心里还是有些奇怪的,毕竟当初写出来只是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没想到竟然一炮而红,他以为那些男人都会抗议的。

不过他哪知道呢,抗议的男人不在少数,只是他们抗议、骂他的时候他又不可能看到或听到,只能在后来贺管事派人来送钱的时候,简单提上一句“最初有些人不喜,后来很快就卖上了”之外,再也不知道其他。

哪像他在现代的时候,整天看着评论区到处挑刺骂他写的不对,这个人说他不符合史实,那个人说他作者没读过书吗,还有人说他作者小学生文笔吗,还有说他这种文也能上榜吗……不一而足,他都忍了下来,当作自己没看见,其实怎么可能没看见呢,只不过坏情绪都自己默默消化而已。

还是这里好啊,他只管随心写,爱说说,爱骂骂,反正他是看不见的。

舒爽!

这个冬天就在这些男人又骂又忍不住买下一本接着看的日常中过去,待到天气回暖,冬雪消融,猫了一冬的人也开始出来了。

家里的粮食还有许多,但肉类是几乎没有了,好不容易雪都化尽,太阳出来,郑成安也和连星出门买了一堆东西回来。

现在村里的人已经见怪不怪,早就知道郑家有钱,没看人家随随便便起了个青砖大瓦房,还天天买肉回来吃吗?有哪个庄稼户像他们这么奢侈的。

不过也是,要是谁家能有郑家那小子那么会挣钱,肯定吃得比他们家更厉害。到时候就不止是做些好吃的让他们闻着味流口水了,说不定还会直接出来让他们看着炫耀呢。

天气渐暖,麦苗返青,各类作物在经过一冬雪花的滋润后,积攒了不少的能量,生长迅速,去年收的时候郑成安就让村长提醒过大家,要留些种子出来,油菜籽不能全榨油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全都撒上了,而且不占用耕地面积,只用田间地头和家里哪块空地,或者村里的荒地上,反正到处都能长。

看着大家种得这么高兴,郑成安又看了眼别村的方向,总觉得这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这时候的油多贵啊,大都是用肉熬的,花生虽能榨油,却是用的白花花的粮食,又贵,百姓是决计吃不起的。

去年他记得这里的荒地上大片大片的生长着油菜花,而这些决不仅仅只开在他们村里。虽然为了榨油,那些村民已经很努力去到处割油菜籽了,但他最后看到他们割的只是九牛一毛,其他村的地里多的是呢。

而且……他似乎偶然听王二说起过他家管事家里是有榨油的设备来着,若是这样的话……

郑成安望着远方,嘴角勾了勾。

于是,就在不知不觉间,村民们发现,村里的进村大道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院子。

里面人来来往往,不知在建些什么。后来有人在院子里看到了郑家小子,才有人把两者结合起来看,但悄悄向郑家人打听之后,也依旧被他们讳莫如深的说辞搞得摸不着头脑。

直到又过了两个月,油菜花结籽,他们才知道了这到底是个啥玩意。

郑家在村里放出话来,所有人收割到的油菜籽都可以送到村头的院子去,一斤籽十文钱,不限本村人,来多少收多少。

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这些外村人现在才知道这种地里到处长的野草竟能榨油,如今还能换钱,那青山村的村民已经用它榨过的油吃过一年了!

这东西可多得是,现在又还没到夏收的时候,于是几乎所有人都投入到了收菜籽的劳作中。

郑成安这个油坊正是和贺管事合开的,在这里能遇见一个靠谱的人真是难得,且贺管事为人厚道,有良心,又一码算一码,什么都给算得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郑成安也就愿意和他继续合作了。

虽然是想挣钱,不过大家也想家里能多些能吃的油,但外村人几乎都不会自己弄,哪怕是本村的,他们的利用率也低的可怜,于是郑成安便放了话来,大家尽可以把备好的菜籽带到油坊,油坊可以给榨好,只收些加工的辛苦费而已,况且还能用割来的菜籽来抵扣,几乎算是不花钱的玩意,于是各个村的人都挑了几担几担的籽过来了。

这一出几乎算是全民轰动,这么大的事,但也是在好几天之后,本县的县令才知道了。

他听说又是这个郑姓人氏搞的事情时,眉尖皱了下,上次的事让他提到了正县之职,然到底还有点良心,不过是借的别人的功,听到这人在整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便也不想在意,能过得去就行了。

然而师爷却对此颇有微词,“我看这家伙不知道在搞什么噱头,分明是野草,却骗村民这东西能榨油,不知道收了这么多东西究竟有何用处?大人,我觉得事有蹊跷,值得一探啊!”

县令大人推辞不过,只得挑了个时间亲自出巡。

一到就发现这里干得热火朝天,人来人往,一个汉子接着一个汉子的往里头运东西,还有许多女子和双儿也挑着少一些的担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