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秉问:“那依你之见,该如何?”
“陛下,臣以为,遏制流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流言不攻自破。”
楼秉饶有兴致问:“怎么样才能不攻自破?”
“陛下,微臣以为,流言之所以一直存在,就是因为东安王和霍家主经常同进同出、过从甚密,让大家产生了误会。”
“嗯,有道理。”楼秉颔首。
窦平更来劲了。
“陛下,霍家既已被平反,霍家主在之前勤王之战中亦立下战功,不如让霍家继续为朝廷效力,如此一来,岂非两全其美?”
既安抚了被害功臣之后,又能够让霍延离开楼喻。
毕竟楼喻不可能一直待在京城。
他是东安王,东边八州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
楼秉点点头,转首问楼喻:“东安王觉得如何?”
楼喻自谦道:“陛下,这种流言我本没放在心上,不过方才窦御史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朝臣心中俱是一抖,窦平更是额生冷汗。
每次东安王反驳汤将军之前,都会先说一句“言之有理”,众人都产生了应激反应。
大家都等着他的“但是”。
楼喻继续道:“此事霍延也是受害者,不如也听听他的意见?”
众人:咦?居然没有反转!
楼秉便道:“召霍延。”
霍延入殿还有一番工夫,大家总不能干等着吧?
汤诚忽然出列道:“而今逆贼史明已诛,但天圣教还有数万余孽,不知该如何处置?”
几万人不可能说杀就杀,朝廷斩了一些大小头目,剩下的小喽啰还不知道往哪塞呢。
有人提议充军,有人提议服徭役,吵来吵去都没有一个结果。
若是数万人去充军,总得管饭吧?朝廷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粮食,边镇驻军也没有能力接收。
服徭役是个好办法,但这些人本身就不是安定分子,若是到时候用所谓的教义蛊惑底层徭役工人,再次掀起风浪谁负责?
楼喻平静地望着底下争吵不断的朝堂,心中很是无语。
他很讨厌这种低效率的工作模式。
若是以后有机会,他一定要改!
正神游着,忽然对上汤诚意味不明的眼神。
下一刻,汤诚道:“陛下,臣这些时日听了不少关于东安王的事迹,心中佩服不已。据说东安王管辖之地,经常接收难民,并能进行妥善安置。这些天圣教余孽,曾经也是难民,不知东安王可愿为朝廷分忧?”
楼喻:“……”
他就说嘛,区区数万余孽而已,随便打散了分到各个地方不就行了,何必这般纠结?
原来在这等着他呢。
底下那群人是不是觉得自己终究要回庆州,京城还是汤诚说了算,所以现在就都开始站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