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临县一中是整个常德市唯一一所能靠关系和花钱进来的重点中学。这也造就了临县一中奇怪的现状,如果你想好好学习,你在临县一中可以获得很好的资源。但是如果你想玩,想混日子,你也可以在临县一中混成职中的模样。

而老赵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升高二的时候学校给了一个文科配尖班班主任的名额给他。这个大运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好的情况在于班上前七名都在年纪前二十,这也就意味着老赵将来是有七个985、211保底的。年纪前二十25班分到了七个,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两个班少了一位年纪前二十,老赵凭空抢了别人班班主任的奖金,还有望争一争优秀班主任的机会。不好的情况在于班上被分到了三个艺术生。众所周知,艺术生是最难管的,他们不仅时间与平时上课对不上,会打乱学习氛围,有些艺术生还特别喜欢惹事。艺术生中篮球队的人是出了名的难管,一个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稍微有些什么摩擦就动手,什么后果也不管。老赵好死不死,三个艺术生两个是篮球队的,还有一个舞蹈队的,这TM就更难管了,除了每天担心篮球队的打架惹事,还要担心篮球队的和舞蹈队的看对眼早恋。

要知道,一中篮球队和舞蹈队是恋爱匹配度最高的,基本上篮球队都在舞蹈队找的女朋友。

再来说林望,林望也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原本想着选文科按照自己稳坐年纪倒数五十的成绩,自己肯定会被分到普通班中的普通班,遇到个不管事的班主任,每天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林望成了那三分之一的天选之子,被分到了临县第一中学四个文科配尖班之一的高二25班。

到了高二,不知老赵抽什么风,好像真的要贯彻学校的“富带穷制度”,排座位都不是按照成绩来排而是按照身高来排,把普通生分插在尖子生中,试图通过此种方法提高班上平均成绩。

林望就这样又活在了老师的监视之下。

当林望关好后门坐到座位上时,老赵已经到前门将迟到了的学生堵在门口训斥。林望将书桌上堆着的书码整齐,再看了一眼写在黑板上的课表,今天是星期二是英语早自习。便找出英语书放在桌子上,瞥了一眼老赵,他正训人训得起劲,英语老师每次都要等到打了预备铃之后才慢慢悠悠地进教室。林望便从书包里拿出婆婆给的塑料袋,打开塑料袋,木耳猪肉馅的包子的香味便扑面而来,瞬间席卷整个教室。有些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又饿急了的学生从书本中抬头,眼睛不断地向四周扫描企图找出这罪恶的源泉。

婆婆给林望装了四个大包子、一个已经剥好壳的茶叶蛋和一袋温热的牛奶,十七八岁的男孩子正是处于长身体的阶段,稍微吃的少了一点就会饿的前胸贴后背。

林望将包子放在课桌下,猛地一低头咬了一口再迅速地抬起头低头假装看向书本,实际上是借书本前书堆的阻挡掩护,不停地咀嚼嘴里的食物,这样不管老师从哪个角度看,都只能看见林望在低着头读书,而不是在吃东西。

由于是夏天,教室里的窗户都开着,吊扇卷起的风又加速了空气的流动,等林望将早餐吃完教室里的味道也散的差不多了。

林望叼着牛奶与英语书两两相望。

没过多久,英语老师才慢悠悠地穿着吊带碎花裙子带着扩音器进入班级。25班的英语老师是英语组组长,一位割了双眼皮、喜欢穿碎花裙子的中年女老师。英语老师本名叫杨柔华,但是她真的是一点也不柔,整一个灭绝师太。在她眼中130分是基础,140分是常态,150分是发挥的还可以。所有英语没上130分的学生在她眼中都是差生,每一次评卷都是大型凌迟现场。她每次评讲完一道题目都会十分欠揍的说:“这题也不是很难吧,你们怎么就错这么多呢!”她口中的不是很难的题目是尖子生看到头皮发麻的题目,她口中的“这篇文章还是有一点点难度”也就是尖子生看不懂的地步吧。

班上同学都不是很喜欢她,准确来说全年级的同学都不是很喜欢她,尤其是尖子生。不是因为她的严厉,而是因为她看不起人的态度。

她曾经很明确的表示过:整个16级没有一个英语尖子生。这话是她在高一暑假尖子生补习的时候说的。

翻译过来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是渣渣。

进了教室后,她就扶好扩音器说:“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74面,一起把第二单元的单词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