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中年人在说相声。也不用什么物具,就摆着个音箱,站在石头上张开嘴一说,就能吸引一大帮子人前去观看。
这是民间艺术的流传场所。被誉为国之灵魂的民间艺术正是通过这种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方式得以流传,得以生生不息。
我们就图着个热闹,也看个新鲜,在一大堆数不胜数的月季蔷薇玫瑰荷花栀子花茉莉百合木槿合欢喇叭蕙兰里头窜来窜去,不一会儿身上就染上了各种各样的花朵的香气。
成了个小小的花童了。
程璟一直安安静静地陪着我瞎跑。陈伯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竟也差点追不上我。
“少爷,你跑慢点!”陈伯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跟我说。程璟也汗流满面地看着我——这人挤人的场面是很难不流汗的。
“陈伯,”我也终于是逛累了,停下来摸着自己扁扁的肚皮问陈伯,“这里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我饿了。”
“有啊!多着呢!”说话间陈伯就带着我们两个小孩儿东拐西歪地钻进了一条小巷子里。这条名为洞天巷的小巷子里可真是别有洞天,外面大街上热热闹闹,独这里冷冷清清, 只有几株不知道那个朝代留下的硕柳陪伴。
陈伯把我们带到了一家手工擀面店的门前。这家店铺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上还写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百花盛放遍地香
下联为:宜人景色不寻常
大红匾额下还有副横批——寻常人家
虽称己为寻常人家,但凡是人眼都能看出来这家店铺并不寻常。
果然,进了店之后陈伯跟我们说这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店,味道特别正宗,日销仅一百份,多少人想抢都抢不到。幸好他跟这家店的现任老板颇有些渊源,否则今天我们可吃不上的。
两位伙计在明净的隔离窗里拿着擀面杖一下一下地擀着面,他们嘴上戴着口罩,头上戴着厨师帽,一副专业的模样。
我嘴上虽不屑一顾但心里其实已经开始隐隐地期待着那手工擀出来的劲道面了。
会是什么样的呢?
外面的天空已经全黑了下来。透过几近透明的落地窗可以看到窗外行走的稀散人们,看他们西装革履的模样,想必都是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工作而迈着轻快的步伐回到家中的人,他们的脸上还洋溢着明亮的笑意呢。
服务员终于端来了三碗热气腾腾的面。
看起来不错的样子。
青花瓷样的碗里是浓浓的鲜肉汤汁,里面还滑动着像小鱼似的面条,鱼丸对半切开。香菜的气味扑面而来,我不由得食指大动。
“请三位慢用。”
“好的。”
我撕开了竹制筷子的包装袋。
正吃着,门被推开,有两个人进了门来。打个照面才看清这原是一大一小两个人,关系形似父子。
外面好像并没有要下雨的迹象,但那个精雕细琢般的小男孩手里却拿着把十二骨的银伞。
他朝这边看了过来。我看到他的眼角处有一块淡蓝色的蝴蝶型印记,远远看去分外蛊惑人心。
希望是我的错觉。
我注意到他盯着正埋头吃面的程璟多看了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