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但实际上他们住的根本就不是家长看到的“样板房”,而是杂乱的集体宿舍。

每天的所谓“锻炼”,也是丝毫不讲体育健康的过度训练,在冬天穿着非常单薄的衣服跑步、做操、进行不正规的格斗训练,他们的伙食也不好,就吃些填饱肚子的米饭、土豆和大锅菜,教官甚至还会让孩子们为了所谓的“男子气概、胆量训练”去吃生肉。

大部分学员,包括锅盖在内,都出现了一些不适的肠胃反应,原本锅盖也要被送去医院,可锅盖是一刻也不想再在这里呆下去,苏青当下就订了机票,下午六点钟回到了苏河。

原本苏青还想叫锅盖直接去他叔叔那的私人医院去看一看肠胃,不过刘玫兰说她姐姐就在地区医院上班,推辞了。

苏青的手上有几道浅浅的小口子,是当时用消防斧的时候被生锈的把柄蹭伤的,刘玫兰拽着他叫他也跟着去抹药,最好再打个破伤风。

锅盖去做了个肠胃检查,面色发黄泛白,打着吊针,少年几个坐下来靠在医院的椅子上,才突然觉得“啊,好他妈累”。

陈同在群里给其他人做汇报,把事情简述了一遍,群里的同学们都唏嘘不已。

这件事说白了,根本问题不在于家长疏忽大意把他们放进了无良学校,而是从一开始,就来源于他们对孩子的偏见。

什么“娘炮”“软弱”,都是他们亲手给自己孩子贴上的标签,从一开始就是偏见。

“男人就应该有男人的样子,女人就应该做女人的事情。”

抱着这样的心态,男生不能留长发,不能哭泣,不能胆怯,甚至连温柔都不可以过分;女生不可以剃寸头,脾气不可以暴躁,要会做家务事,长大了必须结婚嫁人生孩子……

所有的一切都被固定了形状,他们给树苗罩上外壳,告诉孩子们“你们不能生长到外面去,你们就应该这样”。

他们自以为是地剥削了那么多其他的景色,给孩子们套上刻板印象的枷锁,在少年们还没走上社会之前,就用社会的目光去捆绑他们。

在少年看到广袤天地之前,有些局限眼光的看法就把他们洗脑,硬生生把他们变成井底之蛙,如此可怕。

这种局限还有可能是潜移默化的,是温水慢沸,让少年们无所察觉的。

最后他们被端上餐桌,看到餐桌之外还有其他野生自由的鸟,便忿忿不平,质问道“你们为什么不愿当一道好菜”。

可是如果这些枷锁真的能够把少年们完全束缚住,把他们变成上一代人的思维奴隶,又怎么会有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呢?

陈同低着头,看群里的其他人纷纷发表见解,神色莫辨,想到了他的妈妈。

苏青跟着刘玫兰去看了下手上的伤口,没什么大碍,回来的时候只有刘玫兰一个人,陈同抬头愣了下:“苏青呢?”

刘玫兰笑了笑:“拿药去了,他在那边排队,他的手没什么事,我先过来看看凯凯……”

“我去陪他。”陈同说了一句就往外走。

刘玫兰只以为是他们关系好,也没多在意。坐在锅盖旁边的金毛和锅盖对视一眼,交换了个眼神。

锅盖有些疲倦,没精气神在这时候细问,但不用说他都从金毛脸色上看出来了蹊跷。

两个人默契地在刘玫兰面前没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