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2章 佛宗遇故人

姬如墨听罢,一颔首,就欲起身离开。

“切记,一旦新河出现,速来通报。”

古佛之声,还在身后回荡。

姬如墨颔首,快步离开。

离了古佛之地后,姬如墨才发现,自己的禅衣已经湿了一片。

被风一灌,后背凉飕飕的。

姬如墨不禁苦笑,他已经有多少年,未曾像今日那么简单了。

飞天之举,想不到那么快就要到了。

只是那块世人眼中的香饽饽的封天令,如今是否还安好。

小月月,你可还安好?

姬如墨心想着,却听得身后,一阵淡淡的香气飘来。

他陡然回过神来,回首看去。

却见一佳人,从了不远处徐徐行来。

姬如墨嘴角,不觉上扬,那张弟子们眼中,鲜少有表情变化的俊脸上,却是多了几分春风抚面的笑意来。

他长腿一跨,已经到了来人面前。

佳人一袭月白色的禅衣,眉间却又一抹鎏金色的佛印,面上不施脂粉,却是面若玉盘,黛青美,含珠唇,一眼望去,让人一时不知人间岁月今朝何许。

“云笙。”

姬如墨的声音和煦,犹如四月春风,轻轻拂过了杨柳枝头,不知觉,又是一好春。

云笙抬头,就见了好友姬如墨站在前方。

她嘴角漾起了两个梨涡,笑了笑。

“如墨,好久不见。”

有几名佛宗弟子从旁经过,看到了这两人,都不由侧目。

云笙和姬如墨,两人都是佛宗里赫赫有名的人物。

身份上,姬如墨更胜一筹,他是佛佛手下的佛使。

至于云笙,说起来不过是刚加入佛宗不久,只是她一来,就深受戒律佛的器重,在几场佛道论经中独占鳌头,从此在佛宗内声名鹊起。

这两人,都是风尖浪顶上的人物,可偏偏又是清冷的性子,平日见了佛宗弟子,也是面无多少表情。

没想到,两人竟是旧友。

姬如墨见了云笙不染脂粉,一袭素衣显得玉人有些单薄,他悄然取出了衣袍里的玉簪,别在了云笙的发鬓上。

脚步声渐渐走远,大长老却没有休息,他走到了地之苍下,看着天空中,一颗不知名的星辰。

那星辰,越来越亮。

那颗星,是灭世的天狼星。

不知何时开始,那颗星的威势越来越盛。

甚至于,整个天空的星辰的星光都要被它吞噬了一般。

而这颗星,到底象征是谁,大长老却一直未曾推测出。

方才,大长老并没有告诉夜北溟,他身前最重的那道伤痕,正是出自推演这颗星辰之时。

“是福还是祸,是男还是女……师兄,若是你,会怎么做?”

大长老叹了一声,人如同入定了般,站在了地之苍下,久久不曾动一下。

夜凉如水。

星光斑驳,无数的星辰,如同玉带一般,横跨了整个苍穹。

一袭禅衣,姬如墨亦在夜观天象。

除去地之苍外,在三十三天之上,还有异曲同工之效,拥有更加浩瀚的无边星海的天之穹。

“那颗星……”

姬如墨眼眸微微一动,看到了天边,有一颗新生的幼星。

地之苍也罢,天之穹也好,都源于星空之力。

姬如墨加入佛宗几百年,观测天之穹多年,还是第一次发现那颗幼星。

他掐指欲算,就听到脑海中多了一个声音。

“如墨,速来。”

那声音,却是来自古佛中的一人。

姬如墨只得看了看那颗幼星,放下了手,起身前往了古佛处。

一座茅庐前,几丛瘦竹,一棵长势正好的白色玉簪花。

花开余香不断,偶有一只玉簪,跌落枝头,落在了一个青蒲团上。

青色的蒲团上,空无一人,似静候来客。

四周无人,却似有梵音袅袅。

姬如墨上前,坐于蒲团前。

他看了眼那朵玉簪花,将其捡了起来,藏于衣袖间。

“弟子如墨前来拜见。”

“如墨,你夜观天之穹,可曾发现三十三天将有大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