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也是刑学林后期添上去的标题。
他去看了那个高中生的书评,他能够感觉到那种世界观崩塌而又重新树立起来的情况。
当然,也还好他走了出来。
要是换做别人,很可能会因为这个丧失掉对生活的向往。
这也是叶怀瑾这个作者的诟病所在。
表面上尽是颓废之意,读起来感觉是在一旁讥笑讽刺着你,放弃吧你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就像是这个十一个故事写的那样。
一位教师,她竭力想各种办法去帮助已是孤儿的男孩,结果最后落得男孩恨她,并画色情图画来报复她。
一位军官,他冷酷严厉的外表之下其实隐藏了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但没人理解他,换来的是背地里对他的各种唾弃,和最后被挤兑走的下场还有之前提过的女人和追求梦想的男人……
但是,有一句话说的话好:罪孽深重者当他意识到自己有罪的时候,自然也就是他自我救赎的时候。
叶怀瑾的文字给了每个“罪者”这样一个清晰认识到罪孽的地方。
说是写的别人,其实写的就是他们。
当看到了这一点,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这里也就是刑学林最佩服叶怀瑾的地方。
然而,再接下来,不难得出所谓的孤独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了。
“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孤独源于爱,有爱或者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