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铭没怎么挑,选了最便宜的茶饮。把手机还给杨子夏的时候,他不小心按到了锁屏键,手机的屏保一闪而过,是流浪狗莱卡的黑白照。他假装没注意到它。
“半小时后送到,咱们先练着。”杨子夏把手机收进口袋。
他解开缠绕在麦克风上的线材,连到音箱的插孔上。他们之前没有用过这个小号音箱,杨子夏对着话筒喂了一声,从音箱里传出一阵低沉的回音,在狭小的空间中荡开,好像这里站着一百个杨子夏在对彼此说“喂”。
“靠,”杨子夏被自己的声音吓了一跳,“怎么声音这么大。”
他把音箱的音量旋钮调小,用手掌拍了拍话筒头,这回从音箱里传出的闷声还算正常。
他把话筒递给雷铭,说:“试试。”
雷铭对着话筒颇为不自在地咳嗽了一声,说:“Test Test.”
音量正常。雷铭对乐队其他几个人比出OK的手势,用话筒说:“那咱们开始吧。”
梁放弹响了吉他的前奏,立刻将环境带入舒适悠闲的气氛中。乐队的其他人都心有默契地加入进来。他们已经排练了许多次,对曲子的熟悉程度早就今非昔比。只是雷铭一开始不确定应该在哪个小节开始唱,因此错过了第一句歌词,但随后他就反应过来,加入其中。
红辣椒的这首歌很难唱,里面近乎Rap的歌词没有给旋律留下太多发挥的空间,而前几句的速度也很快,容易跑调。但雷铭之前已经练习过多次,所以没有出现太大的失误。
他的演唱有不同于原唱的风格。如果要比较一番的话,也许更接近Radiohead的主唱Thom Yorke,整个人始终处于一种超脱而漠然的气场中。
在琴行里现场演唱,和用音乐app的录音室版本跟唱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前者更强调原始的真实感,而细小的错误也会被无限放大,直接经过音箱的外放表现出来,因此容错率更低。
雷铭听见音箱里传出的歌声,感到那好像是属于别人的。他看着手机中的歌词,轻微地跟随节奏摇晃着身体。他什么都没有想,只是让音乐从自己的身体里穿过,就像溪流流过河床上的鹅卵石。吟唱成为下意识的反应,对耳朵接收到的声音的反馈。他的某些情绪似乎也蕴藏在其中。
第21章
多年后杨子夏回忆起高二的那个秋天,仍然觉得像只是做了一场梦。
在他的记忆里,填充了大段空白时光的不是学习,而是去琴行排练的日子。那是他在少数情况下认真努力地去做某件事,并且在意它最终的结果到底如何。
他记得自己背着沉重的琴盒,坐过一个个公交站。他记得那年最喜欢听的乐队是Yes和King Crimson,他的耳机里一遍遍地播放这些来自上个世纪的古老声音。毫不怀疑,纵使再过五十年,仍然会有人聆听它们,就像五十年后的自己也不时会想起这个秋天的故事。
梁放给乐队起名叫“蜉蝣”,因为它存在时间短暂,在仅仅一场演出后就会解散。但尽管如此,所有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他们乐器弹出的声音没有经过录音棚的修饰,显得粗粝原始,节奏忽快忽慢也是常有的事。斐扬会打鼓打到汗水浸透了衣服,发丝也汗津津的。他们一遍遍地练习,直到最初纯粹被旋律刺激而产生的愉悦感消失,剩下的只有对每一个音符的关注,上升到技术的层面。半秒之差,拍子的强弱,泛音微弱的涟漪,镲片的余音……一切细节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