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你还我吧,洗洗还能用。”
“这么节约。”雷铭把袋子递给他。
“那是,为了对抗全球变暖。”杨子夏说。
植物园在南湖公园的东北角,往那里去的话,会途经一串漫长的栈道。他们的鞋子踩在木栈道上,落下清脆的脚步声。左手边是宽阔的南湖,湖面有蜻蜓在飞行。芦苇漫过水面,铺展开一片碧翠的草丛。越往里走,游人越少。杨子夏想到什么就会说出来,不时逗笑雷铭。他们的斜挎包都背在身后,伴随同样的幅度晃动着。
风里有青草的味道,和湿润的水汽。
即使过了十几年,植物园仍然是以前的那副样子。推开泛黄的棚屋,感受到的是比外面更潮密的气温。某个地方在注水,伴随着机械的转动声。地上蜿蜒盘绕的水管像是某种古树的复杂根脉,红砖地向内延伸,两侧是巨大的蕨类植物的叶片,得拂开它们才能通过。
棚顶下垂着一块吊牌:热带雨林植物区。
这里似乎不受外界烈日的干扰,茂密宽大的蕨类叶片鲜翠欲滴,仿佛这里另有一套时间。介绍牌上,陌生的植物名称和拉丁语学名并行不悖,关于科、属,种,叶片和茎的形态、种子,开花期……每一个植物都有自己的名称,被精确地划分到一小块属于自己的生物学领地。但刨除学术性的名词,它们仅仅在视觉上就足够新奇。精心修剪过的叶片呈现出安全的弧度,错落有致,形成绿的纵深。
他们在这道迷宫中穿行,杨子夏不时用手机拍照。雷铭沉默地看着叶片与花朵的形状,阅读说明牌上的文字,他试图记住看到的一切,但最终留在他记忆中的只有一团潮湿的绿屋。
经过一处露天走廊后,是沙漠植物馆。方才的潮湿立刻被干燥所取代,入目是一片戈壁。高低不一的仙人掌和灌木丛点缀在外围的圈廊花坛中。雷铭抬起头,塑料棚的顶部有一小块开口,置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仪器。
“加利福尼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叫海岸角蜥的爬虫。”雷铭说。
走在他前面的杨子夏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他。
“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从眼球里喷出血液,射向天敌,然后逃脱。”
“真牛/逼,”杨子夏感慨道,“你从哪里看到的?”
“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雷铭说。
“它就不怕眼睛瞎掉吗?”
“那也比被吃了强。”雷铭在一片仙人掌前停下脚步。它长得像畸形的南瓜,一块一块地散布于沙土间,单单一个还没有拳头大。
“威廉斯氏仙人球……”雷铭念着牌上的文字,“又名鸟羽玉,原产地:美国、墨西哥,生长于沙漠丛林地带,含有生物碱,食用后会产生精神作用……”
杨子夏弯腰打量着。“就这么个小肉球?”他伸出手,戳了戳它边缘的细刺。
“别碰。”雷铭按下他的手。
“嘁,碰一下又不会中毒。”杨子夏把手塞进口袋。
“说不定呢,”雷铭说,“万一它的刺里有毒,你被扎一下,眼前就会产生幻觉,智力也会下降。”
“真的假的?”杨子夏怀疑地看着他,“国家地理频道告诉你的?”
雷铭拍了拍他的肩膀。“常识而已。”
杨子夏过了半秒才反应过来,追了上去。“你是不是在拐着弯骂我傻呢?”
第18章
十一长假过完,除了假期还在上课的高三楼,学校里弥漫着一股昏昏沉沉的节后综合症气息。
杨子夏上课提不起精神,光盯着窗外发呆,心思跑到了角蜥自由奔跑的加利福尼亚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