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

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看似就是个窝窝囊囊的普通人,真正到了准备成熟的时刻,才会一击致命。

邢道远是这样的人,他刘万程何尝又不是这样的人?刘万程找到知己了,干脆把自己的设备会达到单位纳米精度的事情,也告诉了邢道远,让他早有心理准备。

邢道远听着刘万程的介绍,也是激动异常。两个外表看着都应该属于十分沉稳的人,其实骨子里都有一腔热血。做生意并不是完全为了发财。为了这个历经沧桑的祖国能够强大,再一次复兴,立于世界之巅,性命都可以不要,钱财又算什么?

两人相谈甚欢,刘万程又把自己要制造智能机床的事告诉邢道远。这个话题,同样引起了邢道远的共鸣。

他说:“刘兄,眼下,咱们的国家看似强大,其实,咱们落后世界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没有高科技的制造设备,没有高科技的通讯技术,谈什么复兴和强大,谁会瞧得起咱们?但愿能从今天起,咱们联起手来,让咱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

377看门狗

刘万程没有在邢道远那里多待,很快和他的公司签订了提供芯片制造和验证设备的合同。

虽然卖给邢道远的,是二十八纳米的,当时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芯片制造设备,签订合同的时候,刘万程还是把精度写成微米级别的设备。

他不想引起米国的注意,成为米国首先打压的对象。

邢道远原来拥有的芯片制造设备,是费了好大的劲,从丹麦弄来的,精度早就落后了许多,制造的芯片功能性不好,影响数据的稳定性。

现在,有了刘万程精度更高的设备,他就是把已经研制成功的,现有的功能芯片小型化,也完全可以用来制造自己的通讯产品了。

不过,刘万程告诉他,江山集团的设备有可能很快就可以达到纳米级。如果是这样的话,邢道远倒愿意再等等。在等待的同时,再研发一些新的功能芯片,争取在推出自己通讯产品的时候,尽量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邢道远是那种谋定而动的稳重商人,不到最恰当的时机,他不出手。这才是真正有头脑的商人。

刘万程和邢道远商定,在江山集团交付新设备之后,把他原来的设备弄回江山集团,供老魏他们研究借鉴。

虽然丹麦的设备落后了,但他们将光刻机、刻蚀机一体化,前面晶圆进入,后面芯片出来,完全脱离人工辅助的设计理念,还是值得他们学习的。将来,江山集团的芯片设备,也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

从邢道远那里回来不久,中田致胜就带着他的考察团过来了。

刘万程已经先期做好了迎接准备工作。这时候倒不急于露面,而是让赵一舟和他的管理团队,负责接待工作了。他则在中田工作之余,去他下榻的江山大酒店里,和他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