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而这种刻板很考验水平。用力太小,蜡纸没刻透,油印就不清晰;用力过大,蜡纸破了,油印时白纸上就会形成黑色污迹,所以在过去,一个老师会不会刻板也是很体现其教书能力的。

而刻板还只是第一步,后一步的印刷也十分讲究技巧。用力过猛

则蜡纸渗油过多,印出的字迹又黑又粗,油墨久久不干;若用力不够,则印出的试卷因油墨过少而显得字迹不清楚。

在说这油墨也有讲究。多则字迹粗劣模糊,少则不清楚。当推动滚筒和翻拉成品时,还需小心,不然很可能就会损坏蜡纸,导致前功尽弃,又得从刻板这一步重头做起。

所以,可以这么说,这种印刷方式相当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与体力。但好处却是刻板方便,用来推广报纸是再合适不过的。

反正报纸是消耗品,无须长期保存,只要内部留着手抄本就行了。至于其他人嘛……想要截留精彩内容,那也只能自己抄咯!不然成本太高,大家也买不起嘛!

PS:我更新了的,不晓得为啥后台显示成功,可更新却显示不出来,此段话不满一千字,不收费。

第166章 报纸(上)

左弗一番示范下来,那几个文书都惊呆了。

“这等技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

本乡举人林立连连感叹,“这油蜡纸刻板后再印刷可省不少工时,这到底是怎么想到的?且这油墨也颇为不同,是加了什么进去?”

林立是这回来应聘文人中学历最高的。同时,也是最年长的,今年已二十有八,已快到而立之年了。

说起来,这也是个可怜人。

林立满腹才华,可偏偏缺点考运,年岁轻轻便中举,哪知走半道上就病了,这一病便是大半年,生生错过了考试。可这事吧,虽说心里难过,可也不至于要死要活的,错过便错过吧,下科再考就是。

可偏偏就在这时,林立听闻同乡杨廷鉴拔得头筹,成了状元,这等事若不去立刻贺喜,以后见了面可没法说话了。

这两人在常州时关系就不错,后来还结伴一起上路考试,就林立病倒那会儿,杨廷鉴是要留下照顾的,只是一个有情,一个有义,以死相逼后,杨廷鉴只得去赴考了。

就这样的关系,不知道也罢了,知道了再不去,不显得猪狗不如了么?更别提已经离着京城这么近了,一大半的路都走过来了,不去看看京城繁华也不好吧?

这一看,便是好几月,等他想走时却是走不了了。闯王兵临城下,天子殉国,而他与杨廷鉴也被抓了起来。若不是后来城里大乱,两人没准就没命了。

后来,两人相互扶持,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历经了九死一生才回到了家乡,经此一事后,两人都没了往日朝气,也不想再入仕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