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青山书院虽历史悠久,但在俞山南出任院长之前,也仅仅是盛京城外一座叫得出名号的普通书院而已。
可在这短短八年间,青山书院却一跃成为大家默认的天下第一大院,占据了整整五分之一的进士名额。
这样的数据奇怪吗?
自然奇怪的。
可若是放在俞山南是青山书院院长的前提条件下,绝大部分人却都轻而易举毫不怀疑的接受了。
因为俞山南这一位文坛宗师的名头实在太盛了。
作为当世毋庸置疑的儒学第一人,他所编纂的经义释注广为流传,全天下的读书人几乎没有谁不曾读过看过、不曾反复背诵烂熟于心过。
这样一位文坛大家,能够最终教导出四十二位进士,似乎也并不那么令人生疑了。
“可是一个人学问做得好,难道就等同于是一位好的教书先生吗?”
傅长乐放下手中的第一份资料,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我还记得当年靖阳她父皇也是看中了俞山南的名气,费了好大劲将人请进宫来教导他仅有的两个孩子,可结果怎么样呢?”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天资超乎常人、才华横溢足以青史留名的文坛宗师,根本就不适合教导学生。
俞山南有过目不忘之能,三岁能诗五岁能赋,待到七岁之时,其文曲星下凡之名已然众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