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谢,”沈竞维皮笑肉不笑,“我也不是什么急公好义之人,顺水人情罢了。”
原州州丞府打算借顾子璇这事来笼络民心,他站出来主持公道,不着痕迹卖给邺城顾家一份人情,这符合他的利益。
没错,就只是这样而已。他沈竞维早不是什么天真的热血少年了。
——
巡察钦使要在县府公审顾子璇,这事一夜之间传遍了集滢城。翌日天不亮,有许多好事百姓三两相约着赶去县府门口围观。
在十几个年轻官员及士兵们轮流作证后,陆续有百姓也站出来为顾子璇喊冤。
近一个半时辰的审讯后,沈竞维惊堂木一拍,当场结案:
八月廿四日雨夜冲突中的那十八名逝者,无一个是死于官兵刀下的。顾子璇及她名下三百官兵已极尽克制,她不是草菅人命的恶吏。
她甚至算是保护了集滢城中十万人的英雄之一。
得了这份公道,顾子璇回到官驿就抱着云知意大哭,像个委屈又不知所措的孩子。
在集滢最最危难之时响应倡议而来的年轻官员们,眼中也有了百感交集的泪光。
书上不是这样教的。初出茅庐、热血澎湃的年轻人们对这种荒谬的现实根本毫无准备。
事情本不该是这样,可它偏就是这样了。
明明尽职尽责做了一件对的事,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真相,却需要如此周折才能得到认可。
今后漫长的仕途上,他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有无数类似的遭遇吧?
可是下一次,他们还会不会有顾子璇这样的天时地利,侥幸而及时地得到公道?